![]() |
自“五水共治”啟動以來,白龍橋對鎮域內水污染源進行了“走一遍、看一下、查一查、獻一計”多次調查摸底行動,并結合“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投入經費350萬元,組織鎮村干部、環衛工人及部分群眾,共計出動機械262臺次、人工17325人次,清理各類垃圾7.73萬噸……
4月24日,白龍橋鎮組織收看了金華市垃圾河治理大會戰動員大會電視電話會議。動員大會要求,堅持水岸同治、清管并舉、全民行動,做到流域村居衛生垃圾收集不遺漏、垃圾存放不暴露、垃圾清運不延誤,確保5月底前實現河道、湖泊、水庫等水系無漂浮物以及河道無障礙物、河岸無垃圾。隨后,鎮黨委書記吳見孫動員部署,在明確了時間和分組情況的同時,要求接下來的工作中要與“百鎮千村大會查”活動相結合,走村入戶時在水溝、渠道、池塘等任何地方發現問題都要及時向鎮里反映,扎扎實實地做好工作。
當天下午,全鎮黨員干部、群眾共計1355人兵分多路,對桐溪、白沙溪、石門溪、西溪四條溪流沿線進行了全面清理,開啟了再次向全鎮垃圾河“宣戰”的序幕。當天,共清理河道27公里,清理垃圾、淤泥117.2噸。
桐溪:“百人行動”集中清理勁頭足
![]() |
雅繞村段的桐溪流域兩旁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市公安局20多人和來自鎮機關、讓長管理處的干部以及當地村干部、村民們正用鐵耙、鐵鉗、鐵鍬清理河面漂浮物和兩岸垃圾。
76歲的黨員陳明花對河道整治拍手叫好,她說:“政府花大力氣整治垃圾河,我們非常歡迎,希望被污染的河道能盡快恢復清澈的模樣。”據了解,桐溪河道在白龍橋境內長約7公里。當日的清理整治分三段進行,雅繞村段共清理了3公里,主要污染來自周邊苗木種植留下的黑色塑料杯和村民的生活垃圾。
“這里的環境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市公安局工作人員用鉗子挖開一小層土壤后告訴記者,道路上一些表面垃圾在之前基本被清理干凈,但是在土壤里層還是會存在一些不可降解垃圾,這些垃圾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所以清理起來需要花費不少力氣。
因為人員多,清理時許多的工具都是村里自備的。“這么好的活動,我們大家自然會非常支持。”在聽說了河道整治活動后,龍蟠村村民鄭軍林主動把家里運貨車貢獻出來當垃圾車用。為了讓整個活動開展得更為順利,村民共捐獻了4臺垃圾車,方便大家運送垃圾。 (記者陳倩)
白沙溪:村民加入愛護母親河行列
![]() |
4月24日下午,在白沙溪白龍橋鎮流域,數百人手拿鐵鉗、垃圾袋等工具,撿拾溪邊的垃圾,共同呵護白沙溪。他們有的是婺城新城區、區機關事務管理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白龍橋鎮的黨員干部,也有不少是村民,大家自備清潔工具,加入其中。
在白沙溪古方管理處河段,白沙溪流經古方管理處的蘆頭村、古方一村、古方二村、新昌橋村等4個行政村。為確保流域環境更加整潔美觀,古方管理處把12個行政村的村兩委干部、自愿加入清掃隊伍的村民300多人分成4個小組,有序地開展清潔工作。大家齊心協力,撿垃圾、除雜草,干得熱火朝天。隨著手上的垃圾袋越來越沉,溪邊的衛生也變得更加干凈。
在白沙溪古廊橋段,除了機關黨員干部們,更是聚集了不少村民義務加入清潔白沙溪的隊伍。家住葉店村的64歲村民葉洪書就是其中一位。“白沙溪就在我家附近,是我們的母親河,她的環境衛生值得我們大家共同重視和維護,希望所有人都能夠愛護白沙溪,加入到保護她的隊伍中來。”近段時間的陰雨天使得葉洪書的痛風更加嚴重,雖然腿腳稍有不利索,但他仍舊穿著雨靴,撿著溪邊的垃圾。在現場,記者看到由于白沙溪到沿岸堤壩的坡度較高,很難上上下下,為了確保人員安全,大家通過握手接力的方式開展清理,決不放過一處垃圾點。 (記者施俊)
石門溪:清理、管護“兩手”都要抓
![]() |
4月24日,在石門溪330國道以北浙贛線段,當眾人再次來到現場時,大家發現石門溪的面貌已經有了較大的改觀,傾倒在河道邊的成堆建筑垃圾沒有了。“多年來,這條河由于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排放以及垃圾的堆積,河水變得又黑又臭,在邊上種菜的村民都不愿用這河水灌溉,整治之后,環境變得好多了,我們心里別提多開心了。”一位高橋村村民向記者介紹道。
當天的行動中,記者看到,大家不畏惡臭,下到河里,用鐵鍬、鐵耙將垃圾一一清理上岸。清理中,村干部發現在前一周才清理過的河道里又有了村民洗菜留下的菜葉和隨手亂丟的白色垃圾。一位老人說:“這條河邊上有很多居民區,工業區那邊還有許多外來務工人員居住,有些人不講文明,經常把生活垃圾直接倒到河里,希望出臺相應的處罰、管護措施。”
“清理垃圾和維護管理兩手都要硬,后期的措施一定要跟上去,加大宣傳,提高村民的意識很重要。”白龍橋管理處干部表示,如今石門溪沿線的違法采砂場被取締后環境好了不少,如果沿線的村民能更加自覺地維護河道環境,相信石門溪的環境一定會越來越好。(記者陳倩)
西溪:沿線村成立監督組定期巡查
4月24日下午,臨江管理處及轄區各村的黨員干部、村民百余人對西溪開展了垃圾整治行動,助力“五水共治”。整條河道自臨江管理處西園村起,流經各村至聯豐村止,全長約13公里。現場,大家舞臂揮鋤、分工有序,干得熱火朝天,不放過任何一處積污死角。
據現場人員介紹,雖然眼前的西溪環境并沒有達到理想狀況,但比起以前還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幾年前,西溪水質混濁,河面上漂滿垃圾污物,甚至有村民直接將生活垃圾和死豬倒入溪內,嚴重污染了水質。經過幾次河道清理,衛生狀況改善了很多,但還是不能徹底清除河道垃圾。要想徹底將河道衛生治理好并非易事,需要時間。”一位村干部說道。
記者在現場也仔細觀察了河道及周邊農田情況。當天,并沒有發現很多的生活垃圾,水面上的漂浮物基本是枯死的樹干、枝葉,還有塑料杯和塑料袋。再看河道兩邊的農田,地里種植了苗木和農作物,農田、草叢里也散落有一些塑料袋。據工作人員分析,河里目前的垃圾基本來源于苗木栽培殘留物、培育苗種用的塑料杯、塑料袋及枯死的殘枝敗葉。
記者看到,所有清理人員被有序分派在河道兩邊,每隔一段都安排了至少一名工作人員。大家在自己的負責區域內,用鋤頭將垃圾挖出,拋置岸邊。有的成員用鋤頭探入水底,來回淘探,看是否還有垃圾殘留在河底未被發現。經過一段時間的打撈清理,河內的塑料杯、塑料袋基本被撈出。但還有幾堆結成一捆的苗木枝桿半浮在水面,厚實沉重、無法打撈。這時,一名工作人員提出將這些無法打撈的垃圾全部順水流趕往下流,集中在一起進行統一清理。大家表示贊同,一起將這些枝桿堆往下游推移,待整條河道的垃圾都集中到一起后,大家一次性統一清理。管理處干部介紹,像這樣的衛生集中整治行動今年已經開展過很多次,除了人工打撈外,還利用了大型機械將垃圾清出河道。
據了解,目前各村在村內環境衛生整治方面都比較主動、到位。接下來,河道保潔將成為工作重點。西溪沿線各村表示,將派出人員組成一個監督組,對西溪的衛生情況進行定期巡查,一旦發現垃圾污物,就及時組織人員進行清理。同時,加大宣傳,通過各種方式把環保知識傳遞給村民,增強大家的環境保護意識,讓每個村民都能自覺投身“五水共治”、共建美麗鄉村中來。 (見習記者朱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