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收獲雖有減產惠農政策前來助農
連日來,婺城區農技站工作人員忙著來到全區各鄉鎮種糧點,一邊詢問農民種糧中遇到的疑難雜癥,一邊對照今年下發的糧食明白卡耐心地為農民解答今年的政策補貼問題。白龍橋鎮古方一村種糧大戶朱根華今年種了60多畝早稻,由于是婺城區早稻播種時間最早的種糧戶,朱根華的“第一鐮”拉開了全區今年早稻收割的大幕。朱根華手里拿著一張政策明白卡,仔細研究起來。他告訴記者,明白卡上逐一列出了今年各級政府對糧食產銷的扶持政策措施,現在因為政府對早稻的政策補助力度大,農民種糧心里踏實多了。顯然,像朱根華這樣的種糧戶最關注的還是今年的糧食產銷政策。
那么,今年的早稻減產會對糧農造成什么影響?糧食生產獎勵政策有哪些新變化?糧食補多少?帶著一系列今年糧食生產的問題,記者采訪了區農林局相關部門。
據了解,今年春耕生產前期,因為雨水較多,水稻揚花后還來不及完成授粉就被雨水沖刷了,造成今年早稻總產量較去年有所減產。早稻面積3.6萬畝,比去年減5.01%。早在今年春季,市政府就制定了《關于切實抓好2014年糧食生產工作的通知》,延續出臺了多項鼓勵發展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落實各項支農扶農政策,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扶持力度。
區農技站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市財政用于市本級糧食生產扶持資金總額比去年增加10%以上。其中,對市區范圍內所有種植早稻農戶繼續實行普惠制補貼;繼續開展市區優秀早稻種植大戶評比活動;對連片種植50畝以上旱糧生產基地每個補助8000元;對糧食生產功能區內連片種植連作晚稻5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每畝補貼160元。
市區對全年稻麥種植面積2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繼續按稻麥實際種植面積給予每畝30元的直接補貼,其中省財政承擔25元,區財政承擔5元。對應用水稻機械化插秧、油菜機械化收獲作業以及接受具有一定規模(服務面積達到500畝以上)的植保、糧食、農機等合作社病蟲害統防統治的農民,繼續分別給予每畝40元的補貼。同時,市區不斷完善水稻種植直接補貼政策,按實際種植面積繼續實行普惠制補貼,補貼標準每畝50元,其中市財政承擔30元、區財政承擔20元;對連片種植連作晚稻5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每畝補貼120元,種植地點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的每畝補助160元;對市區早稻種植面積在2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和1000畝以上的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實行評優獎勵,以獎代補。
在繼續實行糧油種植大戶直補政策的同時,市區還進一步擴大補貼農機具種類。按照“總量控制、優化結構、分級扶持、包干使用”和“公開、公正、農民直接受益”的原則,認真執行省補貼產品目錄內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對購置本地研制但還沒有列入省補貼產品目錄的水田開溝平整機,每臺補助4500元。
此外,《通知》還就深入開展旱糧生產基地補助試點、糧食高產創建扶持力度、示范應用水稻生態防控技術、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管護、加強對糧食生產扶持資金的監督和管理等方面明確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