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紅(右)、金素俊(左)和婆婆
——記婺城區“好妯娌”張衛紅、金素俊
第一次與張衛紅通話,電話那邊高亢的嗓門、爽朗的笑聲給記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見面的場景則相當熱鬧:張衛紅正和家人一起吃飯,小叔一家四口、自己一家三口,加上公婆,組成一個九口人的大家庭。大家圍坐在一個大桌子旁,邊吃邊聊,氣氛和諧、場面熱鬧。
不年不節,甚至不是周末,幾家人怎么有空聚一起?面對記者的疑惑,張衛紅笑了:“一大家子一起吃飯,這在別人家比較難得,我們家卻是常態。只要沒有特殊情況,我們都是一家人一起吃飯的。”顯然,相對于現在越來越“迷你”的家庭模式來說,張衛紅這一家是個美好的例外。而這個美好的例外,源于這個家庭有一個人人稱贊的好嫂子——張衛紅。在她的帶動下,這個家庭敬老愛幼、兄弟和睦、妯娌貼心。她和弟媳金素俊還因此被推選為婺城區“好妯娌”。
記者了解到,張衛紅是長山鄉石門村的村民代表,現年37歲。她嫁入石門村已有十多年,兒子今年12歲。弟媳金素俊今年35歲,生育了一女一兒,今年分別10歲、4歲。目前,兩個小家庭各自經營標準尺生意,日子過得殷實又美滿。“其實,剛結婚那幾年,我們家經濟條件并不好,因為造房子欠了不少外債。為了早點還債,我們和小叔子夫妻倆干脆一起經營生意,同一個鍋里吃飯。日子久了,相互間感情越來越好。后來,債務還清了,生意也分割開來了,一起吃飯的傳統卻保留下來了。”張衛紅說。
的確,這些年,張衛紅和金素俊就像親姐妹一樣,相互關心、相互扶持。金素俊回憶,兒子出生后,很長一段時間,她覺得精神不佳。張衛紅為此擔心不已。正巧,當時石門村開始流行廣場舞。張衛紅跳了一段時間后覺得,廣場舞既能健身,還能和睦鄰里、放松心情。于是,她不僅在空閑時間幫金素俊照料孩子,減輕其壓力,還時不時拉金素俊參加村里的廣場舞活動。很快,金素俊也愛上了跳廣場舞,心情逐漸開朗起來。也因為廣場舞,兩妯娌之間總有說不完的話。有時候,吃飯時、聊天時來了興致,兩妯娌還會立即起身跳上一段。當然,遇上村里的文化活動,她們也總會攜手一起參加。
這些年,張衛紅和金素俊之間還有了這樣的慣例:每個月總會有兩三次,兩妯娌帶著三個孩子,或者一起去體育館打球,或者一起逛街、聚餐,其樂融融。更難得的是,對于三個孩子,這一家子兄弟妯娌也都能一視同仁,給予同樣的關心、呵護。記得有一次,金素俊的兒子不小心從學步車上滑落,摔得不輕。當時看護他的奶奶嚇懵了,只會陪著孩子一起哭。正巧張衛紅回家,見狀立馬丟下手頭的工作,抱起孩子拔腿就往醫院跑……
張衛紅對兄弟、妯娌的真心真情,不僅促進了大家庭的和睦,更感動了石門村的村民。采訪過程中,金素俊不止一次表示,她很喜歡這個大嫂,認為大嫂為人寬厚、大度,是她行事的榜樣;也有鄰里夸贊張衛紅:“娶到這樣的媳婦真是有福了!”面對這些夸贊,張衛紅卻說:“我做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在我們家,主要是我婆婆做得好,能夠做到一碗水端平,對我們兩個媳婦都視為女兒對待。這才是促使我們妯娌相處得這樣融洽的最大原因。”她還認為,家里的事大都是小事,沒有誰對誰錯,只要相互間多一些真誠體諒、多一些寬容理解;少一些斤斤計較,每個大家庭都可以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另外,對弟媳金素俊一家,張衛紅也是贊不絕口:“我小叔子很勤快,每次客人來都由他掌廚,做菜味道很好。我弟媳不但人漂亮,性子也好,遇到事情不計較,對長輩,包括我這個大嫂都很敬重……”
最后,記者問及妯娌相處的秘訣,張衛紅和金素俊都笑了,稱“沒有秘訣,只要在心理上成為一家人,相親相愛,任何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張衛紅還補充說:“一個家庭,男人們干事業,做妻子的應該積極支持,不能因為一點小事讓他們分心,鬧得心里不愉快。如果這樣,不但全家人都不快活,還會影響家庭興旺。”
尋找身邊的感動
好婆媳能讓人感受家的溫馨和睦;好夫妻能讓人體會家的脈脈溫情;好妯娌能讓兄弟之情更深遠;好家長能促使小苗長成參天大樹;好鄰居可以讓生活更溫暖……他們就生活在婺城大地上,生活在你我身邊。他們很平凡,卻在生活的點滴間感動著身邊的人,向社會傳遞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