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玲英,中共黨員,婺城區司法局社區矯正科科長。出生于1983年的她,是金華市社區矯正工作戰線的一名“老同志”:自2008年底從檢察院調任司法局,如今已迎來她在社區矯正崗位的第七個年頭。在這平凡的崗位上,她始終堅持忠誠履職,秉公執法,勤勉敬業,多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2010年被評為金華市社區矯正“護城河”工程先進個人,2012年被評為婺城區政法系統“最美政法干警”,2013年被評為婺城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2014年被評為浙江省社區矯正先進個人。
一、司法局的“拼命三娘”
套句時髦的話,黃玲英干社區矯正工作也是“蠻拼的”。婺城區社區矯正工作啟動后很長一段時間里,矯正科僅有黃玲英一名工作人員,承擔著對全區22個司法所的指導管理、部門間的溝通協調、全區400多名社區服刑人員各類矯正事項的審批等工作,而社區矯正作為我國司法制度改革和創新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的重要內容,法律性、綜合性、系統性強,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工作任務之重、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同事們仍然記得她新婚第二天就出現在辦公室的忙碌身影,挺著大肚子奔波在工作中快速而堅定的腳步,法碩班的同學們也還記得她抓緊利用學習間隙工作和每一個周末趕回單位加班的情景。
在上級和局領導的關心指導下,黃玲英以飽滿的熱情,從現行法律框架和上級的文件、規定里不斷摸索,在日常的工作實踐中不斷總結,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社區矯正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提出立足社區矯正的行刑本質和社會屬性,通過抓隊伍、建制度,推動社區矯正工作規范化發展的工作思路。社區矯正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多項法律和多個部門,需要多方面的社會資源和社會關愛共同形成工作合力,黃玲英充分依托社區,建立社區矯正社區監管工作模式;積極發揮職能優勢,與公、檢、法等部門主動協調對接,完善了社區矯正工作網絡。通過組織開展業務培訓、現場警示教育、執法檢查、案例評析,建立監管安全責任書和工作例會制度,提升了隊伍綜合執法能力和工作責任心。通過編纂《矯正工作匯編》、統一社區矯正執法和工作檔案、規范執法流程和標準、建立和規范“面紋+指紋”報到考勤、“GPS”管理、社區服刑人員限制出境備案、禁止令落實等制度,實現社區矯正工作的規范有序開展。
6年來累計接收社區服刑人員2000余名,圓滿完成國慶60周年、上海世博會、北京亞信峰會等重大時期安保任務,為建設平安婺城做出努力。
二、堅守原則的“榆木疙瘩”
隨著社區矯正逐漸為人們所知曉,時常有人和黃玲英開玩笑“你們現在權力很大啊!”但黃玲英心里清楚,所謂的“權力”背后,是沉甸甸的責任。社區矯正是一所沒有圍墻的監獄,和監獄民警相比,社區矯正工作者面臨著更加錯綜復雜的執法環境,風險也更高。和黃玲英他打過交道的人都說,這個人很實在,原則很強。依法和廉潔是她在工作中堅守的原則,因為對原則的堅持,她在工作中遇到過朋友的不理解,也遇到過個別服刑人員和家屬的恐嚇和威脅。
審前社會調查是社區矯正的入口關,關系到被告人(罪犯)能否在監外服刑,有著嚴格的程序。在辦理一起審前社會調查案件時,罪犯家屬特地找到黃玲英的一位朋友前來說情,希望她能接收由家屬帶來的委托調查函,以圖罪犯能盡早假釋出獄。但黃玲英當著朋友的面予以了拒絕,并明確告知:司法行政機關不得接收委托機關以外的其他單位或個人轉遞的委托調查材料,程序的正義是對實體正義的保障。朋友為此很不理解,認為黃玲英不信任自己,并當場氣紅了臉。在長期的社區矯正工作中,黃玲英曾數次面臨這樣難堪的局面,由于她堅持原則、不徇私情,確實得罪了一些人;但由于她公道正派、秉公辦案,也贏得了更多人的口碑。
社區矯正的工作對象是犯了罪的人,他們中有誠心悔過的迷途者,也有執迷不悟、屢教不改或破罐子破摔的。因為堅持原則,黃玲英也遭遇過恐嚇和威脅。曾有一名身患癌癥的緩刑罪犯何某來到她辦公室,因當時法院對其的判決尚未生效,黃玲英告知其判決生效后再來報到入矯。何某立即指責黃玲英故意刁難他這個快死的人,當場聲稱自己不會接受社區矯正,并指著黃玲英揚言反正自己是活不久了,也要她好看。黃玲英壓住內心的情緒,嚴正地告訴他,社區矯正以法院生效判決為依據,現在接收何某入矯是違法行為,如果判決生效后何某確實因身體原因無法前來報到,工作人員可以上門為他辦理入矯手續。何某雖然感到理虧,仍然謾罵宣泄一番后才離開。幾天后,何某帶著生效判決到前來報到辦理入矯手續。
三、溫柔和善的“大白”
很多初見黃玲英的人,都不相信眼前這個個頭不高,笑眼瞇瞇的小女子竟然是做社區矯正工作的。的確,這個在工作中時常風風火火的“女漢子”,內心里卻是溫柔和善的“大白”。會因為關心年紀大的司法所長有沒有控制血壓而時常給予提醒,會記掛一起加班到深夜的同事是否平安到家而發去短信,會擔心社區矯正社工春節值班沒地方買中飯餓肚子而為他們準備干糧。會為尋找離家出走的社區服刑人員四處打探,會親自上門為住院的服刑人員辦理入矯手續,也會在每年的春節前走訪慰問困難社區服刑人員、為每一名社區服刑人員和家屬準備節日的問候信。
服刑人員章某因腿骨骨折住院治療,眼看快要超出報到期限而無法到司法局報到接受社區矯正。得知這一情況后,黃玲英帶著司法所長親自到醫院病房為其辦理入矯接收手續。為使章某能安心在醫院治療,在接收過程中,黃玲英還特地拉上病床簾子,保護章某隱私。章某和其丈夫在醫院一邊配合辦理手續,一邊不住感激得連聲說,謝謝,謝謝,真是麻煩你們了。類似特殊的接收手續,黃玲英辦過不只一件。
21歲的社區服刑人員洪某,在離社區矯正期滿不足兩個月的時候因玩電腦游戲被父親責罵而離家出走。眼看矯正期限快要屆滿,為挽救洪某,避免其因擅自脫離監管超過一個月被收監,黃玲英組織司法所工作人員多方聯系其親人、朋友,四處打探查找其下落。她本人也親自到洪某家中做洪某父親工作,希望他不要放棄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想辦法聯系上洪某,讓洪某及時到司法所報到;并到洪某工作過的單位、派出所查詢線索。半年多后,在派出所看到剛被找到的瘦小而無所謂的洪某時,慶幸和生氣的心情同時涌上黃玲英的心頭,她既慶幸洪某的平安歸來,又怒其不爭不知悔改。送洪某去看守所的路上,黃玲英對洪某做了最后一次教育,指出洪某如今已經不是小孩,而父母均已年邁,作為家中的獨子,其應當承擔起維系家庭、贍養父母的責任,不能任意妄為,令父母傷心。進入看守所大門前,洪某終于動容,流下悔恨的淚水,并一再表示一定好好改造,出來后踏實工作,孝順父母。
談到社區矯正工作,黃玲英最大的愿望是,每一名社區服刑人員都能改正惡習,正常解矯,找到正確的方向,開啟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