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婺城區瑯琊鎮瑯琊徐村張慧榮在村里“例行檢查”,發現月萍土菜館把燈箱廣告安裝在了電線桿上,嚴重影響視線,存在交通安全隱患。這時,他將隨身攜帶的“法寶”拿出來“咔嚓”一聲拍下照片,再在這個法寶上“蹭蹭”按了幾下。第二天,瑯琊鎮行政執法大隊就來到月萍土菜館,將燈箱廣告拿了下來。明白的都知道,張慧榮是村里“新上任”的信息采集員,那手機也是區綜治辦配備的專機“平安通”,他這是在工作。
自2014年11月,瑯琊鎮作為婺城區社會治理信息采集“以獎代補”工作試點,責任心強、對村內信息熟悉、智能手機操作熟練的張慧榮當上了這個“新官”。現在,瑯琊徐村的村民們遇到鄰里矛盾糾紛、民生服務、災情疫情等問題都會不約而同的“找老張去”。“信息采集員采集的信息拔除了很多平安‘毒瘤’,增加了平安砝碼”,瑯琊鎮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如實說。試點以來,該鎮30名信息采集員共采集各類信息1400余條,信息內容橫跨5大類,包括矛盾糾紛、環境衛生管理、民生服務等,信息數量比以前紙質的增加了近120倍,信息采集內容范圍廣了,“不良的平安苗頭扼殺在了搖籃里”。
在瑯琊鎮試點基礎上,今年5月份召開全區社會治理信息化建設推進會,全面開啟婺城區社會治理的信息化“閘口”。對信息采集員上報的信息,采取“三級流轉機制”,即由網格信息采集員利用“平安通”手機采集、拍攝、編寫五大類的信息,上報到鄉鎮街道平安建設信息系統。村級信息采集員第一時間向村主要領導報告,并協助處理相關事宜。鄉鎮街道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受理上報信息,并做好登記,按照輕重緩急處理原則,一般事件于2個工作日內將紙質信息上報給分管政法的副書記,再由其視情況決定簽批給分管綜治、司法、民政、新農村建設、環境衛生管理等的領導或聯村干部。對鄉鎮街道權限內不能辦理的重大事件及時受理,當即上報區社會治理信息處理中心(依托區8890服務中心),形成快速及時的反饋和協同處理的雙向系統。
“接下來,我區將繼續加強宣傳和培訓,切實提高‘平安通’手機終端的應用水平,切實發揮其在基層網格化管理中的作用,實現基層治理效果的提升。”區綜治辦相關負責人說道。據了解,目前婺城區共配備573名信息采集員,全部為村(社區)基層網格員。573名信息采集員發揮黨委、政府“千里眼”“順風耳”的作用,大大提升婺城社會治理水平。通過“平安通”手機的使用,做到一人采集、多人共享,一個部門錄入、多個部門通用,建立起實時互動的信息采集、處理、督辦機制,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自此,婺城區基層社會治理“一張網”體系全面建成,網上網下聯動的工作運行體系已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