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婺城區委常委、副區長唐學兵來區司法局開展司法行政工作座談,會上聽取了局長盛桂華對2015年司法行政工作的總結和2016年工作思路的匯報。唐學兵對區司法局2015年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對我區2016年度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提出了十字新要求。
一、平臺建設要突出“融合”二字。遵循“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原則,積極構建城鄉一體化、網上網下一體化的公共法律服務平臺。一方面,要以區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龍頭,以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站為核心,以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點為基點,推進區、鄉、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12348”公共法律服務專線的作用,特別是要加快法律援助中心值班律師與鄉鎮(街道)司法所的視頻咨詢系統建設,推進“12348”專線與“8890”專線的對接融合,將線下法律服務資源擇優架構到線上平臺,運用網絡技術整合各類法律服務資源,并逐步與手機、電視終端聯動,形成實體平臺和網絡平臺對接互通、有機融合的服務機制,解決山區和偏遠農村群眾尋求法律服務難的問題。同時,要運用好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引進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社會組織等力量資源,有效整合法治宣傳、法律援助、法律服務、人民調解等功能,推動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向農村、基層、山區和社會弱勢群體傾斜,一站式解決群眾基本法律服務需求。
二、法治宣傳要突出“規劃”二字。對照省、市檢查組和區人大常委會專題審議、區政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視察中對“六五”普法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謀劃和啟動好“七五”普法工作:一是在機制上突出“大普法”格局的形成,完善“誰主管誰普法”“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和“普法宣傳教育”年度績效考評機制。二是在理念上突出法治信仰的培育,從注重普及法律知識向注重培育和樹立法治信仰、法治理念轉變,從注重普法教育向注重普法實踐、依法治理轉變,堅持法治宣傳與法治實踐相結合,深入推進“誠信守法企業”和“民主法治村(社區)”等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創建活動。三是在載體上突出融合,充分發揮城鄉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影劇院、文化禮堂等公共文化場所的作用,推進法治文化與婺城地方特色文化、行業文化、群眾文化的有機融合,促進社區、校園、企業、村鎮等基層單位的法治文化建設。四是在內容上突出案例教育,充分發揮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和律師等以案釋法的作用,特別是要結合“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中的典型案例,以及環境保護法、安全生產法等新法的實施,提高法治宣傳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三、法律援助要突出“便捷”二字。進一步完善法律援助服務體系,做到應援盡援,簡化援助辦理程序,明確辦理時間,提升辦理時效,方便百姓辦理援助案件。加強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特別是對可能被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被告人要通知法律援助律師出庭辯護。對符合中央政法委、財政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于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見(試行)》所規定的司法救助條件的當事人就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提起民事訴訟的,依法及時提供法律援助,保障困難群眾充分行使訴訟權利。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服務機制,建立完善“8890”法律服務援助工作機制。探索“掌上司法”法律援助工作,繼續開展“法律援助在身邊”系列活動。
四、人民調解要突出“聯動”二字。目前,全區已建成勞動爭議糾紛、物業管理糾紛、交通事故糾紛、婚姻家庭糾紛、學生傷害糾紛、環境污染糾紛、訴調工作室等專業調解委員會、1個電視臺老娘舅工作室、1個山區鄉老娘舅工作室、2個以個人命名的調解室,吸納全區140多名執業律師和法律工作者參與人民調解工作,基本實現“哪里有人群、哪里有調解組織;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調解工作”。在此基礎上,全面推進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走出一條資源整合、多方聯動、法理相融的“大調解”工作新路子。
五、社區矯正要突出“規范”二字。一是抓規范,強化程序到位、全程留痕。規定的步驟和程序一個都不能少,并且要全程留痕,切實做到各個執法環節適用法律準確、執法程序完備、執法文書規范,保障執法公正、程序規范、隊伍安全。二是抓監管,強化信息手段、網上執法。推行電子手環在社區矯正監管工作中的應用,并建立社區矯正網上執法和審批機制。同時,嚴格依法落實社區矯正排查監管措施,把集中教育與個別教育、分段教育與分類教育、心理矯正與行為矯正有機結合起來,開展社區矯正對象“三項教育”活動,把好“入矯教育、違規糾錯教育、被警告人員集中教育”三個環節。三是抓機制,強化各方聯動、凝聚合力。完善法院、檢察、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門間的社區矯正銜接機制,堅持公檢法司聯席會議制度和聯合執法行動,凝聚工作合力。同時,推進矯正工作社會化,積極推動政府購買服務,探索和鼓勵社會組織、志愿者為社區服刑人員提供專業化、個性化幫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