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堂鎮蔣堂村是我區市級農村社區建設示范村。昨天,站在新翻修的村大會堂前,村支書陳紀林高興地說:“在完成村莊整治的基礎上,近兩年來,我們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不斷加大社區公益設施投資。你看這個大會堂就是去年投資20萬元翻修的,以前屋頂漏水,碰上下雨天,地上都很濕,經過整修,現在成了村民室內文化娛樂場地。晚上,很多村民都到這跳舞鍛煉身體。”
據蔣堂鎮民政助理員徐俊響介紹,農村社區建設就是充分依托新農村建設,將城市社區先進的管理、服務理念引入農村,為村民提供便捷、高效、優質服務,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之一。根據農村社區建設要求,蔣堂村建立了“一個中心”與“四個五工程”的公共服務機構。陳紀林說:“公共服務機構是社區建設中的重頭戲,為此我們村兩委克服了很多困難,其中最重要的是解決場地問題。原先這幢兩層樓是村里租給一個塑料廠的,租了很多年,這次要收回,對方有些不愿意,我們一次一次上門做思想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后說動對方騰出房子。”
原先蔣堂村11個村干部都擠在一間辦公室,勸說塑料廠搬遷后,村里投資50萬元,整修了寬敞明亮、辦公設備齊全的辦公室8個,計220平方米。記者在現場看到,這里設立了社區志愿者服務站、幫扶救助站、衛生計生服務站、科技信息服務站等站室,成立了社區志愿服務隊、護村隊、文化娛樂隊、體育健身隊等隊伍,還開辦了三務公開欄、宣傳窗、村民學校、健身場所等。陳紀林說:“平時我們村干部輪流值班,有事情由值班人員打電話通知。文化娛樂隊、體育健身隊原先就有,我們主要做的就是如何規范的問題。而社區志愿服務隊主要由義務消防隊員和村里的其他年輕人組成,去年抗冰凍的時候,村干部一個電話,大家在幾分鐘內就集合完畢,開赴現場救援。”
這些公共服務機構的建立為新農村社區建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最突出的是外來人口管理站與護村隊以及治安調解室、幫扶救助站的作用。因為鎮工業園區座落在蔣堂村,因此該村的外來人員劇增。護村隊員經常進行治安巡查,對出租私房進行檢查,外來人口管理站經常對外來人員進行相應的宣傳教育,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使社區治安狀況得到了很大改善。
“著力打造新家園,為村民提供安居樂業的居住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這是新時期農村社區干部的工作重點,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做到。”采訪結束時,陳紀林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