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4日是入伏的第一天,人們常說“熱在三伏”。
今年7月14日是入伏的第一天,人們常說“熱在三伏”。那么,“三伏天”為何最熱?天文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江蘇省天文學會專家介紹說,“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首先這與太陽的角度有關。每年的夏天太陽直射在北半球上,北半球獲得的陽光最多,太陽的光和熱被大氣層吸收、散射和反射的小,到達地面的多。其次,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長,陽光照射的時間也長,地表吸收的熱量遠大于支出,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熱量增加,溫度持續增高,在三伏天期間地表熱量的積累達到高峰。同時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地面輻射增溫。其次,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長、陽光接近直射的日子,但由于夏至時,地表濕度較小,地面吸收的熱量晚上會散發一大部分,所以并不是最熱。而進入伏天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也就最熱了。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正是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
專家提醒說,在這酷暑高溫的“三伏天”里,人們應注意多食用些防暑降溫且清淡的食品,例如綠豆湯、冬瓜湯、綠茶、西瓜等。此外,在使用空調作為納涼消暑的工具時,要注意正確使用,連續使用空調的時間不要過長,更不可整夜開著空調睡覺,溫度也不要調得太低,否則很易患上“空調病”,這可比“炎熱”更加痛苦。另外,為了防止暑氣入心,導致上火。在“三伏天”里還要防焦戒躁,始終保持“遇事不怒”的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