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整合資源 壯大特色塊狀經濟
鄉鎮工業功能區建設作為工業園區外的工業必要補充和輻射,對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聚集、培育產業集群、提升產業層次、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加快集鎮和新農村建設、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優化生產力布局,促進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日前,婺城區出臺了推進鄉鎮工業功能區建設的若干意見。
現狀:發展勢頭強勁
蔣堂鎮鄉鎮工業功能區主要分開化工業功能區和蔣堂工業功能區兩大塊,沿著白湯下公路分布在兩側。該工業功能區面積為850畝,內有包裝、服裝、食品等各類企業55家。從2003年功能區建立以來,蔣堂鎮的鄉鎮工業功能區逐漸成為該鎮工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
“鄉鎮工業功能區的建設,對整個蔣堂鎮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不僅提升了工業經濟的水平,而且在這一方面所起到的作用還將越來越大。同時,鄉鎮工業功能區的不斷發展完善,對促進集鎮的發展、農民就業、服務業的發展等方面都起到了推動作用。”蔣堂鎮分管工業的負責人說。據統計,目前,該鎮的工業功能區建設解決了4000多人的就業,今年1至7月份,蔣堂工業功能區產值在5億元左右。
據了解,婺城區共有雅畈、瑯琊、長山、蔣堂、竹馬、羅店六個鄉鎮的工業功能區塊,并且逐漸向有規劃、有項目、初具雛形等好的方向發展。自功能區建設以來,婺城區已開發面積4平方公里左右,基礎設施投入8799.55萬元,引進企業194家,已竣工企業179家,銷售產值達13.4億元,今年實現稅收4209萬元。同時,婺城區的鄉鎮工業功能區塊初步形成依托婺城新城區、金西開發區兩大工業園區的輻射,努力向特色經濟區塊靠攏,雅畈、長山、瑯琊鄉鎮工業功能區塊重點配套發展汽摩配、電子材料和元器件等相關產業;竹馬、蔣堂、羅店功能區塊依托金華市開發區(工業園區)“十一五”規劃中金蘭產業帶的產業布局重點發展新型建材、金屬制品、現代醫藥、食品加工等產業。
問題:有待突破瓶頸
雖然婺城區的鄉鎮工業功能區發展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從總體來看,所占比重偏輕、主導功能未能體現,仍處于起步階段。而且目前土地指標缺乏、規劃建設不盡合理等問題極大地制約著鄉鎮工業功能區,成為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其中土地問題是制約鄉鎮工業功能區發展的首要因素。用地指標缺乏、土地出讓價格相對過高等導致了功能區塊招商難度加大,遏制了鄉鎮工業功能區的發展。現在竹馬、羅店、雅畈、蔣堂等鄉鎮引進區外企業的勢頭較好,急需用地,但用地指標的嚴重短缺,影響了一些外來企業入區興業。同時,目前我區鄉鎮工業的土地出讓價格相對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投資企業的流產。
在土地問題上,蔣堂鎮也面臨著同樣的制約。該鎮分管工業的負責人說,蔣堂鎮工業功能區以后的發展將分為兩塊,除了主要向虹戴公路沿線的金西產業帶發展外,原先的白湯下公路往西延伸尚有150多畝土地可以發展,但照目前的形勢看,征地難將成為這一塊發展最大的瓶頸。
除了土地制約外,規劃、建設的不盡合理,企業人才欠缺,企業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也有待突破。目前我區六個功能區塊的170家企業中,產值最大的蔣堂區塊晟豐包裝有限公司、羅店區塊精工工具等企業產值也只在億元左右。不能形成整合優勢和規模效應。功能區規劃前瞻性、科學性欠佳,產業發展方向不明確等因素的制約已經逐漸開始體現。
目標:形成特色區塊
按照“因地制宜,科學發展,整合資源,努力壯大特色塊狀經濟”的目標,《意見》提出:全區確保每年開發300畝,力爭每年開發500畝,重點引進符合國家產業導向的中心企業。到2010年,全區工業功能區工業銷售產值翻一番,使工業功能區成為鄉鎮集鎮的新區、財政的主渠道、就業的新天地、致富的新源泉。
根據目標和要求,各鄉鎮都對工業功能區的規劃開發下了一番功夫。在鄉鎮工業功能區原有的產業基礎上,圍繞“做專、做精、做特、做優”的目標,確定各工業功能區的主導產業,發展和培育優勢明顯的特色產業,大力發展“一鎮一品”、“一鄉一品”特色產業,逐步形成產業的比較優勢,提高鄉鎮工業功能區的綜合競爭力,促進產業集聚和提升。
明確產業定位,打造特色產業功能區是鄉鎮工業功能區發展的一個重要思路。其中,羅店鎮將依據自身花卉和旅游資源豐富的優勢,擬開發西吳花卉市場和倪西店工業功能區,建設花卉和旅游特產市場為主的“一區兩市場”,在打造高效益、無污染的工業功能區的同時,向一產、三產延伸,并逐漸加大對這兩個產業的投入。蔣堂鎮將依托虹戴公路沿線金西產業帶開發的契機,充分發揮婺城新城區和金西開發區連接帶的優勢,將工業功能區的規劃與金西產業帶的規劃結合,計劃在虹戴公路沿線開辟450多畝的新工業功能區,并集中發揮包裝、服裝、食品加工等重點行業的優勢,形成特色區塊,發展特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