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天行(九峰職校退休教師)
關于做菜我是很不熟悉的,但我有一點深刻的體會是做飲食業是比較辛苦的,在座的很多老總能夠把湯溪人的勤勞向金華宣揚讓金華人都認為湯溪人是最勤勞的,這一點我很感動。湯溪菜文化應該是九峰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九峰文化是吳水流域區域文化的集中點。以前的姑蔑國及后來的太末縣都是以九峰山為政治中心的,九峰文化也是附近幾個縣市地區文化的集中體現,所以湯溪菜文化從歷史上是可以挖掘的。
盛仕林(葛洪山莊總經理)
今天很榮幸來參加研討會,在座的各位都是湯溪菜文化的熱愛之人,剛才聽了大家為湯溪菜發展的肺腑之言作為九峰山腳下的一員我很慚愧。我在外面也奔波多年也很想為湯溪、九峰山的開發盡點力,但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當年我在國貿的時候很想把湯溪菜作為金華界的拳頭向外推薦,作為一種金華的文化來推廣但未能實現。湯溪菜有五百年的歷史但現在沒有一家能真正成為湯溪菜塑造文化的平臺,我感到很可惜。湯溪菜怎么去開發和挖掘有很多地方的經驗可以借鑒和學習,但我認為不管怎么樣湯溪菜一定要保持原汁原味。今天我也提幾點個人的看法,一作為湯溪人我們怎么把湯溪的文化甚至是九峰的文化結合到湯溪菜的主題中,包括怎么去配置,包括在餐具上都可以體現九峰文化;第二個就是在菜肴方面如何利用原材料進行創新,通過美食節等平臺真正把湯溪菜延續和發展下去。
戴建東(婺城區新聞傳媒中心新聞部主任)
湯溪是我的老家,我的童年、青年都在湯溪長大,對于湯溪菜我并不陌生,兒時在飯碗里飄香的湯溪菜至今記憶猶新。我認為,湯溪菜的內涵十分豐富,其主要精神在于“勤儉”二字,現在我們能夠品嘗到的每一道湯溪名菜,幾乎都是其他食品的邊角料制作而成的,如爛菘菜滾豆腐、蔥花肉、青豆燉芋荷(毛芋桿)等等,原來不為人所重視的食品廢料,經過湯溪人的精細加工,就成了一道道口味純正的佳肴,這就說明湯溪人民一直以來,都是以“勤儉持家”作為理家格言的,這一點,從湯溪菜的制作材料中,可以得到證明。我從1994年到金華工作以后,一直對湯溪的姑蔑文化比較關注。我覺得,我們的湯溪菜在金華餐飲界可能已成為一個標桿,成為所有餐飲行為的主流品牌,湯溪土菜館、湯溪農家菜到處可見,這也可以說明湯溪菜在金華市民當中的分量是很足的,所以我們今天坐在一起把湯溪的一些名人及餐飲界的老總請來對湯溪菜的發展進行研究探討我覺得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意義也很大。現在,我們宣傳湯溪菜,就是在宣傳湯溪的傳統文化,宣傳金西的悠久歷史,作為湯溪人,有責任也有義務傳承好這一傳統文化,只有讓湯溪菜在新的歷史時期推陣出新,才能把湯溪菜的品牌發揚光大。
· | 搖一把折扇吟讀九峰山 |
· | 金西情緣 |
· | 九峰,九峰 |
· | 情系塔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