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方的名稱,經常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故事和深刻的人文內涵。比如金華,傳說一朵金色的蓮花降落在婺州而得名;又如湯溪,因明太祖盥水于壙而嘆曰:“真乃湯壙也”,即命名為湯溪。
那末,金西為什么古稱“仙舟”?湯溪古鎮的主干道為什么叫“仙舟大街”?湯溪城隍廟的門樓左邊上方,有一塊磚雕上為什么刻有“仙舟保障”四個字?湯溪鎮的西南方有一座山,為什么叫“仙舟山”?……這個歷史疑案,湯溪的古縣志里也沒有答案,問了幾位朋友,都說不出個所以然。因此,我想只能依義、依理進行推想了。
依義而論,仙舟就是神仙乘坐的船。在九峰仙舟山的民間故事里,倒有仙人乘船的傳說。話說八仙參加了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后,乘坐仙舟回到人間。八仙一走,仙舟就化成了仙舟山。另有“西漢張騫乘槎歸去,仙舟棄于姑蔑”和“白沙大帝……船棄之于桃源“的傳說。都與船有關,只是八仙換了張騫和白沙大帝。這幾則都是民間傳說,但歷史上倒真有“仙舟”、“仙槎”、“浮槎”的記載。“槎”就是“筏”、“船”的意思,與舟同義,即水上交通工具。
關于“仙槎”,有三個典型的歷史事件。其一與秦始皇有關:“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侵入。其國人長十丈,兩目似電,耳出于項間,顏如童稚,編鳥獸之毛以蔽形。秦始皇與之語及天地初開之時,了如親睹”。這段文字記載十分精彩。把仙舟的名稱、形狀、性能、以及外星人的通稱、身高、形狀、衣服都寫得清清楚楚。更讓人吃驚的是:他們竟然和秦始皇交流了宇宙的產生和演化情況。
其二是“嚴遵(即成都嚴君平,是位算命先生)仙槎,唐置之于麟德殿,長50余尺,聲如銅鐵,堅而不蠢。李德裕(一名官員)截細支尺余,刻為道像,往往飛來復去。廣明(唐僖宗年號)以來失之,槎也飛去”。這艘仙舟更是有據可考了,不僅有名有姓,還陳列在皇宮內的麟德殿展出。
其三,《博物志》記載了內蒙古的居延!澳昴臧嗽掠懈¢叮瑏砣ゲ皇凇S腥似嬷,立飛閣于槎上,多赍糧,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覺晝夜。去十余日,奄至一處,有城廓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說來意,并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這段文字,竟記載了一位胸懷奇志的人,乘浮槎到外星上去玩了一趟,來往日期、外星球上的情況,都有描寫。簡直就是航天事件或叫宇航旅游。一千多年前的浮槎,居然比我們今天的宇航飛船還要先進,只十余日就到了別的星球上。今天美國發射的飛船飛了多少年了,才剛剛飛到太陽系邊緣。
這三則歷史事件告訴我們:湯溪的仙舟,也許就是秦始皇見到的螺舟,就是麟德殿上的仙槎,也就是飛往外星球的浮槎,我們今天不也把宇航器叫做宇宙飛船嗎!
現在,我們可以作如下推理了:金西之所以古稱仙舟,一是可能出現過外太空來的飛碟;或與古代浮槎一樣,是定期來往于地球與外星之間的宇宙飛船。不然,湯溪城隍廟上的“仙舟保障”四個大字,又作何解?金西恐怕還是這艘“仙舟”的技術維修站或總指揮塔、或能量供應處。至于為什么找不到有關“仙舟”的文字記載?這或許為了保密而不立文字,也許文字資料由于歲月久遠而被湮沒。總之,我國古代也許不止一個“宇航站”,而至今仍有據可考的只有內蒙古的居延海了。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如此,為什么湯溪沒有發現飛碟呢,其實不是沒有,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舉一個最近的例子吧:2006年5月15日晚上,白龍橋退休干部陳耀君、佛手栽培技術員藤永忠以及他倆的好朋友藤林華三人,看到九峰上空有一個臉盆大小的圓形發光物,不停地兜著圈子,像在執行什么任務。兩個多小時后,才升高離去。由于白龍橋離九峰景區有十幾公里,這個不明飛行物實際上大得驚人,所以,湯溪至今仍有“仙舟”前來拜訪。
綜上所述,金西古稱“仙舟”,并非空穴來風。再說幾句題外話:即將安放在白湯下公路與仙舟大街交叉口的“仙舟”,太缺想象力了。這不是“仙舟”,是凡舟、帆舟。既不原始,又無“仙氣”(高科技性能),有點不倫不類。
總之,湯溪與“仙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這篇探索文章僅作引玉之磚,希望大家踴躍參加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