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月10日這天,夏夜的葉店村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沒有舞臺、沒有燈光,只有一臺小型音箱,一支由葉店村老年協會組織的表演隊在葉店街頭席地而演,婺劇、歌曲、廣場舞等眾多節目不一會就吸引了大批村民。或全家總動員,或單槍匹馬,或三五結伴,村民們手拿蒲扇,欣賞著演出,不少人還按耐不住紛紛要求上臺即興表演,一時間,臺上激情演出,魅力四射,臺下掌聲陣陣,笑聲不斷。
“后天晚上六點半大家不見不散啊!”每個節目結束,表演者都這樣喊著。原來,這天的街頭表演是在給8月12日舉行的葉店村“2012之夏”卡拉OK納涼晚會進行“預熱”呢。正抱著孫子湊熱鬧的倪阿姨一聽,頻頻點頭:“這‘預演’都這么好看了,12號我可一定要帶著孫子去瞧瞧!”“那是必須的呀,這可是我們村民自唱自演的晚會呢,我嬸嬸也報名參加了!”一旁的年輕媽媽插話道……
兩天時間轉眼過去,“嗆、嗆、嗆……”8月12日晚上六點半,葉店鑼鼓班準時開鑼,一首《鬧花臺》熱鬧開場。鼓聲、笛聲、二胡聲、嗩吶聲此起彼伏,時而細膩、婉轉,時而粗獷、豪放,充滿著濃郁、香醇的江南鄉土氣息,聽之令人盡醉其中。葉店文化中心的人氣也隨之越聚越旺,很快,文化中心內的600個位子所剩無幾,連走廊、過道、門口都站滿了觀眾。
穿著火紅的衣裙,甩動著火紅的方帕,舞蹈《滴答》掀起了晚會的第一個高潮,葉店村舞蹈隊這朵昔日“紅花”如今甘當起了“綠葉”,把舞臺讓給了更多愛唱歌的村民。
在節目單上,記者發現參加演出的村民上至耄耋老叟,下至頑皮孩童。排在第四個節目出場的葉嘉蕊今年11歲,一首《排海的小姑娘》唱得自然清新,唱完后大大方方鞠躬下臺,當問其緊不緊張時,她用稚嫩的聲音自信地回答道:“我在學校參加過很多演出,況且我的姐姐還是晚會的主持人,我一點都不緊張呢。”而在舞臺的一邊,9歲的楊芮祺則顯得有些緊張,她的節目是第16個,但是她早早地化好妝在等候了。只見早就表演完的葉佳蕊主動上前跟原本不認識的“妹妹”楊芮祺說話,兩個孩子一會兒就打成了一片。
“風到這里就是粘,粘住過客的思念,雨到了這里纏成線,纏著我們留戀人世間……”一曲《江南》帶著順滑轉音,博得了臺下陣陣喝彩。演唱者周恒是一名外來務工者,年紀輕輕的他已經在白龍橋住了近5年,愛唱歌的他不僅成了工廠里的“明星”,在白龍橋也是小有名氣。周恒說:“我原先在廣州等地待過,卻最終選擇在白龍橋生活,不僅是因為這里的生活便利,更是因為這里淳樸的民風。”
“現在許多年輕人都喜歡窩在家里吹空調,納涼的人少了,聊天的人少了,鄰里關系也疏遠了。有了這個平民舞臺,人們又走到了一塊,感受自然風,感受鄰里情,人際關系也密切了。”正看得起勁的周師傅這樣說道,“這樣的活動就得多舉辦幾次,大家一塊樂呵樂呵,挺好。”
尖著眼,終于在人群中找到了忙進忙出的村老年體協會長葉錦連,“這場卡拉OK納涼晚會是葉店村的首次嘗試,6月底,我們就開始了籌備工作,在村里張貼報名告示,到了7月5日就收到了近30份報名表。”葉錦連說,晚會沒有設獎,而是利用這樣一個平臺讓普通愛唱歌、愛表演的村民有機會一展才藝,讓大家跳起來、唱起來,全民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