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決算的審查監督”
十八大報告在談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時,提出要“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并將其作為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的一項重要內容。
部分代表和專家指出,短短18個字透露出中央推進全國人大代表人民全面審查和監督國家財政的重要信號,看緊國家“錢袋子”的背后是對每一位納稅人的鄭重承諾。
全口徑審查監督是對人民的負責
對政府全口徑預決算的審查和監督,意味著政府的全部收支都要納入人大監管視野,是對人民負責。
“不光是公共預算,還包括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障預算其他三本預算。”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對記者說。
高培勇說:“其他三本預算收入與公共財政收入相比,只有形式差異,沒有本質不同,都是百姓的血汗錢,都應納入人大監管,而且除了社保基金,另外兩本預算在支出安排中還應推進統籌使用。”
預算公開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之一。不少十八大代表和專家指出,將完整的政府開支信息置于公眾監督之下,有利于實現人民群眾依法有序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利,也是有效防治腐敗的重要舉措。
專家解讀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劉桓: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財政預算的數額日益龐大,項目更加多樣,客觀上增加了個別政府官員利用預算管理漏洞進行鋪張浪費甚至貪污腐敗的可能性,預算公開可對行政權力進行有效監督,增強預算的透明度和剛性約束。
全口徑審查監督是對政府理財的一場革命
目前尚在修改的預算法草案明確提出,我國的預算是一個包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障預算”四本預算在內的復式預算體系,強調了預算編制的統一性和完整性。
但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我國預算管理的完整性仍有待加強,如納入預算管理資金還沒有做到“橫到邊縱到底”,即使是納入預算管理的,也未必都能按照制度辦事。
代表說
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代表:我國目前的政府預算決算還未能覆蓋所有政府收支,各級政府之間的事權和財權劃分還不夠科學,轉移支付分配還不盡合理。
當務之急是加快推進預算法修訂工作
“當前還需要進一步強化人大的監管力度,加強人大常委會的職能,提高立法機關行使預算權的能力,加強對立項的管理,勇于行使否決權。”劉桓說。
專家認為,當務之急是加快推進預算法修訂工作,為推進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提供法律依據,確保政府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讓公眾真正享受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高培勇指出,審計部門應通過全口徑預算決算管理,重點關注財政預算不夠細化、個別部門擠占挪用預算資金、工程項目違規招投標等老大難問題,以及政府預算未能覆蓋全部收支、政府采購缺乏有效監督制約、惠民政策目標完成率低等新問題。
代表說
湖南省財政廳廳長史耀斌代表:對財政部門而言,要按照精細化和科學化管理理念,運用信息化、專業化和系統化管理技術,建立健全工作規范、責任制度和評價機制,加大財政監督和信息公開工作力度,讓百姓清楚財政的錢花在哪里,有沒有效益。
浙江省財政廳廳長錢巨炎代表:做大財政“蛋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財政資金這塊“蛋糕”吃好、分好和管好。“要嚴格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要求,對政府的‘三公’經費加強監管,向黨和人民交一份滿意的賬單。”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