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新聞中心13日下午舉辦首場網絡訪談,主題為“中國的司法公正”。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沈德詠,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胡澤君,司法部副部長、黨組成員趙大程三位十八大代表回答了網友的提問。
當前司法是否公正
在回答網友關于如何評價當前司法是否公正的問題時,沈德詠說,社會各界對司法公正非常關注,但是,司法是否公正首先是一個主觀評價,十分復雜,關系到幾個很關鍵的概念,比如客觀事實和法律事實的關系、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的關系、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關系,這些對司法公正的評價都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
他同時表示,要評價司法是否公正也有一些客觀標準。他介紹,以2011年為例,全國四級法院共辦理各類案件1200多萬件,訴訟案件的一審服判息訴率達到90.6%,經過二審之后,服判息訴率達到98.99%。也就是說,只有1%左右的案件,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當事人不能服從法院的裁判,進入到申訴或者申請再審渠道。由于各種原因進入再審的案件改判率只有0.14%。
“從這些數字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司法是公正的。”他說,但是我們也不回避問題,對各方面反映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一直高度關注,努力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監督者更要自覺接受監督
“檢察機關如何完善自身監督制約機制,確保檢察權依法正確行使?”有網友問。
胡澤君說,強化法律監督,必須要高度重視強化自身監督,所以,要把強化自身監督放在與強化法律監督同等重要的地位。
她說,一方面,要不斷完善外部監督制約機制,包括完善接受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的機制,完善依法接受公安機關、人民法院和律師在訴訟中的制約機制,完善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的機制。
另一方面,她表示,還要不斷完善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包括深入推進案件管理機制改革,建立統一受案、全程管理、動態監督、案后評查、綜合考評的執法監督機制;繼續深化職務犯罪審查逮捕上提一級、偵查權與抗訴權分離等改革措施,完善查辦職務犯罪工作內部分工制約機制;加強執法規范化建設,細化執法標準,規范執法程序,促進嚴格規范執法;推進檢務督察工作,完善執法檔案、案件評查、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等機制。
社區矯正會影響居民安全嗎
“聽說現在還有罪犯在社區服刑,這會不會影響到社區居民的安全?”有網友問。
趙大程表示,監獄工作和社區矯正工作都是刑罰執行工作。根據法律的規定,被判處死緩、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監獄內執行刑罰,對那些情節輕微、主觀惡性不大,且符合法定條件的罪犯,放到社會上、家庭中,由專門的社區矯正機構在社會力量的協助下進行教育矯正。
他說,社區矯正前一段時間主要是試點,刑事訴訟法修改以后,我們國家正式有了社區矯正制度,已經迅速在全社會推開。到目前為止,我國累計接收社區矯正人員116萬多人,累計解除矯正的有65萬多人。
“他們會不會對社會、對其他人構成威脅,我可以向大家講,這個問題不必擔心。”趙大程說,這些人之所以被決定去矯正,是因為其本來社會危害性就不大,此外,還有強力的監管措施,使這些人不太可能對社會構成威脅。“我們統計了一下,現在社區矯正人員在矯正期間的再犯罪率保持在0.2%左右的低水平。”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