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畈不稱鄉”。這句民諺縈繞在耳際的時候,使人們不免想起了那個水陸便捷、商賈云集、人文底蘊深厚的江南古鎮。今年以來,雅畈鎮在抓好工業經濟發展的同時,借助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契機,積極整合資源做足旅游文章,借力文化復現古韻雅風,著力打造文化旅游強鎮——
上午,在雅畈鎮“莊緣谷”旅游項目建設工地上,來了三位“雅畈通”。從科普館到演藝場,從拓展訓練基地到斗牛館,他們興致勃勃地參觀這里新建的文化旅游設施,仔細了解建設進展、項目規劃等情況,并對項目的建設施工、環境氛圍營造提出意見和建議。
這三位“游客”,除了現任雅畈鎮黨委書記陳柏清外,一位是區旅游局局長洪樟明,另一位是區文化體育局局長郭梓軍,都曾在雅畈當過“一把手”。他們在這里“碰頭”不為別的,就是專門前來為雅畈“莊緣谷”大型文化旅游項目下一步開發建設“把脈問診”,共謀雅畈文化旅游發展。
“莊緣谷”大型文化旅游項目坐落于雅畈鎮上嶺殿村,是集旅游觀光、高效農業和社會文化功能為一體的原生態大型文化旅游綜合體項目。該項目依山而建,氣勢恢宏,從外觀來看,頗具中世紀歐洲的城堡風格,建成后能提供一種自在、自然、幽靜、野趣、新奇的新型游樂互動空間,將成為廣大市民休閑旅游的好去處。目前項目已開發了220多畝,科普館、演藝場、斗牛館、農家樂餐飲接待中心建成完工,預計年底前向公眾開放。項目負責人葉旭升說,按照建設規劃,下一步將著重做好斗牛場、水上游樂中心及拓展訓練中心,使之成為集中展示八婺民俗文化風情和非物質文化的平臺。
一處廢棄的采石場被用來打造文化旅游項目,不失為整合山水資源的神來之筆,洪樟明在贊嘆項目建設高標準、項目投入大手筆的同時,也佩服雅畈鎮黨委政府的統籌城鄉發展資源的匠心獨運。
“雅畈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文化遺存較多,作為城郊型鄉鎮,發展文化旅游具有優勢和潛力。”區劃調整后曾任雅畈鎮黨委書記的洪樟明,對雅畈發展文化旅游事業非常看好。為此,他建議鎮里要牽頭對全鎮37個村現有的文化旅游資源和歷史遺存做一次梳理和調查,盤活文化旅游資源家底,然后形成一個鎮域的發展規劃,并積極吸引民間資金開發旅游。
洪樟明認為,今后,注重文化、生活、休閑相結合的“慢生活”旅游方式將是趨勢,體現在文化旅游上就要迎合人們多元化的需求,考慮動靜結合,不能太單一。在項目建設上,要突出重點,集中精力與財力,努力實現開發一個景點,打造一個亮點,帶動一片區域,加快旅游人氣集聚。
雅畈自古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古代曾是永康、武義到金華府的必經之地。依托幾百年的商貿業,為雅畈先人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建造了大量的民居、宗祠等建筑,至今仍保留有大量的明清及民國初期的古建筑,現存明清建筑36處,基本保存完好的宅第府院、祠堂、殿廳等明清建筑19處,如雅畈古街、七家廳、銅山寺、石楠塘徐氏宗祠、將軍殿……這些歷史文化遺存燦若流星,散落在各個村落。
說起雅畈的歷史文化,郭梓軍如數家珍:“當前,國家高度重視文化事業發展,要抓住機遇,做好鎮域內歷史文化遺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理挖掘,用全局的視野研究旅游,加強旅游規劃、強化資源整合,把文化和旅游緊密銜接起來,著力突出雅畈特色和亮點,當務之急要打響雅畈斗牛這張特色牌,以差異化尋求發展。”他的這一想法與洪樟明不謀而合。
三位“雅畈通”你一言、我一語,為雅畈發展文化旅游事業積極出謀獻策,氣氛非常熱烈。“兩位老書記雖然不在雅畈工作了,但他們仍十分關注雅畈發展。這次他們忙中抽出時間前來指導,并結合各自部門工作暢所欲言,所提出的想法很有見地,具有前瞻性和較強的可操作性。”陳柏清表示,鎮黨委政府將充分把握這些思路,發揮好莊緣谷項目的引領帶動作用,整合資源做足旅游文章,借力文化復現古韻雅風,通過若干年的努力,把雅畈打造成為市區居民旅游休閑的新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