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從某種角度說,13歲的飄飄是個“苦命”的孩子,父親伊啟發(fā)是個盲人,母親鄭彩香,智力三級殘疾(相當于七八歲孩子的智力)。可她又是幸運的,從小,姑姑伊月翠就主動承擔起照顧她的重擔,使年幼的她不僅感受到親人的溫暖,更感受到與別人不一樣的母愛。伊月翠十幾年如一日照顧侄女的感人事跡,在她們生活的湯溪鎮(zhèn)西祝村以及周邊村莊被傳為佳話。
伊月翠的家很好找,走到西祝村問一問,熱心的村民就會指著村中的一排房子告訴你:“前面最簡陋的那棟就是。”沿著村民所指的方向前行,還未走進伊月翠的家門,先聽到一陣爽朗的笑聲。原來,飄飄正在給姑姑伊月翠講笑話。見有客來訪,伊月翠熱情地招呼記者坐下,自然地講起了她與飄飄的故事。湊巧的是,當天飄飄的父母也在,他們是來看望女兒的。
姑姑挑起撫養(yǎng)重擔
飄飄的父親伊啟發(fā)是伊月翠的哥哥, 43歲才娶了鄰村的鄭彩香為妻。妻子智力不高,自己身體又不好,所以飄飄的兩個哥哥都襁褓中就夭折了。2000年,小女兒飄飄出生,當時伊啟發(fā)已經(jīng)52歲。為了讓飄飄平安長大,伊啟發(fā)咬牙將她送去了伊月翠家,當時女兒才幾個月大。“沒有我這個妹妹,就沒有我女兒。”說起這個話題,伊啟發(fā)滿臉凄苦,“送女兒來妹妹家時,她已經(jīng)只剩一張皮了,都快死了!”可面對如此重擔,當時的伊月翠只說了一句:“啥也別說了,把孩子交給我吧。”從此,伊月翠成了飄飄特殊的“媽媽”。
撫養(yǎng)如此幼小的侄女,丈夫難道沒意見?事實上,伊月翠的丈夫祝彩奶也是位忠厚老實的人,知道此事后,不但沒有責怪妻子,反而肯定她“做得對”。他對妻子說:“月翠,今后我們就把飄飄當成自己的女兒吧!”他對旁人說:“社會上許多人去領(lǐng)養(yǎng)別人的孩子,而這孩子是我們哥哥、嫂嫂的女兒,也就是我們自己的孩子,我們不養(yǎng)誰養(yǎng)?”他的這些話,讓伊月翠至今想來,心里仍覺得暖暖的。
我是嘟嘟(姑姑)生的
飄飄剛送來時上吐下瀉,臉色蠟黃,鄰居們都說“這孩子恐怕養(yǎng)不活了”。伊月翠心里暗想:這可是哥哥嫂嫂唯一的骨血,無論如何也要照顧好她。
飄飄是喝奶粉長大的,雖說伊月翠家里并不富裕,但為了侄女,她從沒在奶粉上省過一分錢。伊月翠丈夫、兒子都在外面打工,只有到農(nóng)忙的時候才會回來幫忙。伊月翠一個人在家里不僅要照顧飄飄,同時還有八九畝田地需要打理。很多時候,伊月翠都等飄飄睡覺時去田里干活,每次干不了多久,她就會跑回家看看。那時候,西祝村民經(jīng)常看到伊月翠來回奔波的身影,可這一切伊月翠心甘情愿。
在伊月翠的悉心照顧下,飄飄一天天地長大,可伊月翠心里還是隱隱有些擔憂:嫂子智力不好,侄女會不會像她?直到那一天,飄飄的舉動打消了她得隱憂。那時飄飄剛開始“咿呀”學語,有一天,她不知從哪里摸來一個硬幣,拿在手里沖著伊月翠嚷:票票、票票。伊月翠清楚地記得,自己并沒有刻意教侄女認識過鈔票,只是有幾次在她面前無意提起過。這讓伊月翠認定:侄女的智力正常,于是心里那塊石頭總算落地了。從那時開始,她每天都教飄飄認識事物,當飄飄叫出第一聲“嘟嘟(姑姑)”時,伊月翠的眼里噙滿了激動的淚水。
那時候,看到活潑可愛的飄飄,村里人都很喜歡逗她:“你又不是姑姑生的。”她每次都會口齒不清地反駁:“是嘟嘟(姑姑)生的!”
為侄女再苦再累也值
飄飄小時候的免疫力不是很好,身上只要磕破皮或者蚊蟲叮咬就會全身腫起來。為此,伊月翠帶她看了不少醫(yī)生,吃了很多藥,但都是治標不治本。有人告訴伊月翠,用燒開的水給小孩洗澡會好起來,她便立刻采納了:每次給飄飄洗澡都會先把水燒開,等它涼到一定的溫度再洗。一到夏天,伊月翠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燒上一大鍋開水裝到桶里,等到下午再給侄女痛痛快快地洗個澡。這個方法一直堅持了十年,不知道是方法真的管用還是其他原因,10歲以后飄飄就再也沒有因為磕破皮或者蚊蟲叮咬而出現(xiàn)全身浮腫。有時,伊月翠會開玩笑地對侄女說:“飄飄,你知道姑姑燒了多少開水給你洗澡嗎?”
轉(zhuǎn)眼間,飄飄到了上學的年紀。開學那天,伊月翠高高興興地把侄女送去了學校。一段時間后,細心的她發(fā)現(xiàn)飄飄變得不愛說話,經(jīng)常偷偷地哭,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也不做。經(jīng)過多方打聽,伊月翠才知道,飄飄班上有個調(diào)皮的同學得知她的家庭情況后,說飄飄是傻婆生的,是個傻子,還讓同學們都不要跟她玩。為此,伊月翠立即趕到學校,當著班上所有的同學說:“我家飄飄不傻,只是懶,她要是做起作業(yè)來很快就能完成。”說完,便走到飄飄的座位旁和她一起做起了作業(yè)。在姑姑的鼓勵下,飄飄漸漸變得開朗了許多,愛說愛笑,愛與人交流,學習用功,每年都捧回好幾張獎狀。
飄飄讀書的學校離家有一段路程,擔心孩子路上不安全,伊月翠每天堅持騎電動三輪車送飄飄上下學,風雨無阻,至今已整整堅持了六年。有一次,一場大雨不期而至,當時正趕上學校下午放學,在教室里躲雨的飄飄心想,雨這么大,姑姑可能不會來接自己了。不料,伊月翠頂風冒雨而來。一路上,伊月翠騎車格外費勁,回到家時她的全身都濕透了。
流逝的是歲月,不變的是愛
十幾年如一日,伊月翠視侄女為自己的親生女兒,冷暖時刻掛心上,無時無刻不在盡一個母親的責任。隨著年齡的增大,懂事的飄飄看到姑姑整天忙得屁股挨不上凳子,總想為姑姑分憂做點家務事。伊月翠說,家務事你不用操心,你要做的事是一心一意把書讀好。
2007年,伊月翠有了自己的孫女,可對飄飄的愛絲毫沒有減少半分。伊月翠的鄰居告訴記者:“月翠平時可寵著這個侄女呢,到現(xiàn)在她都還和侄女睡在一起,你看她自己孫女也這么大,還沒見過她像對這個侄女這樣的,人在前面走,侄女就跟在屁股后面,有時候侄女頂嘴,看她還在那樂呵呵地傻笑。”
“我很感謝姑姑、姑父還有哥哥和嫂嫂,是他們讓我有了一個溫暖的家。姑姑、姑父就像我的親生父母一樣,他們給了我所有的愛。剛上學時,因為我不好好學習,姑姑急得睡不著覺,經(jīng)常到學校找老師。姑姑有時嚴厲地批評我,我還生氣,埋怨姑姑到底不是我的親生母親,氣得姑姑直掉眼淚,現(xiàn)在想想真是不應該。”提起姑姑一家,飄飄滿懷感激地說。最后她還不忘補上一句:“世上不僅只有媽媽好,我的姑姑比媽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