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貧窮與富貴,不管疾病與健康,在母親眼里,孩子永遠是上天賜予的最好禮物。是啊,在這個普通的農婦身上,我們讀到了太多的無奈與憂傷。然而,感受最深的還是任何一種感情都無法超越的母愛。
尋找婺城最美媽媽{10}:誰是“最美媽媽”?是愿意徒手去接高樓墜落女童的吳菊萍;也是二十八年如一日堅持照顧高位截癱兒子的胡雪云;還是……其實,“最美媽媽”就在我們身邊!
為了弘揚社會道德新風尚,體現人性美和人生價值,婺城區文明辦、婺城區婦聯、婺城區新聞傳媒中心聯合推出特別策劃“尋找婺城最美媽媽”活動:她可以是個體創業的母親,可以是培養子女成才的母親,可以是尊老愛幼的母親,可以是崇尚社會公德的母親……只要你認為,這位母親的故事值得推薦給大家,請撥打《今日婺城》熱線“82225333”告訴我們。我們將派記者采訪“最美媽媽”的故事,讓廣大讀者與我們一起分享。
![]() |
白色的墻壁,濃烈刺鼻的消毒水,形形色色的儀器和導管,金華中心醫院的重癥監護室內,骨瘦如柴的戴攀飛在母親的陪伴下虛弱地呼吸著。這天凌晨4點,一家人剛從來自海南的火車上下來。腳沒落地,穿著白大褂的醫護人員就簇擁著,帶他們來到了醫院。
30多小時的火車,母親戴雙月始終未眠,“攀飛在電視里看到海南的生物細胞實驗中心對他的病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就帶他去了,結果醫生說他的病情太嚴重,沒法治,住了兩天,我們就回來了!闭f這話的時候,這位疲憊不堪的母親眼里滿是無奈與失望?勺o士一喊她進病房幫忙,她就調了調呼吸,笑著走進去,她不想把壞情緒傳染給兒子。
回憶 背著兒子走進大學
1990年1月,經歷了分娩的劇痛,戴雙月產下十月懷胎的兒子。原本應是件喜事,誰想到,兒子的降生,卻讓一家人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出生那天,臍帶流了很多血,而且小時候就常常生病,那時候醫生就說我們家小孩不行了,我不相信。一直到孩子2歲,我們帶他去上?床,醫生才和我們說,孩子患了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這個被醫學界形象地稱之為“漸冰人”的病癥,慢慢地侵蝕著兒子戴攀飛脆弱的生命,病情演化就像鈍刀割肉一般,最初孩子能像正常人一樣行動,慢慢變得步履蹣跚,再接著需要扶著物品才能移動,然后只能癱在床上,最后心肌逐步衰竭,直至走向死亡。醫生說,理論上,這樣的孩子活不過18歲。
“孩子是我的心頭肉,就算再苦再累我也會照顧他。”兒子沒出生前,戴雙月一家在中戴村條件算是數一數二的。兒子出生后,為了給他治病,家里的一切似乎永遠停滯在了1997年,兩層樓的房子至今連個廁所也沒有。漫漫尋醫路上,夫妻倆帶著兒子輾轉于杭州乃至北京、上海的各大醫院,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還欠下一身外債,但收獲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和無奈。盡管如此,戴雙月依然沒想過放棄。
喂飯、按摩、擦洗身子…為了照顧兒子的飲食起居,戴雙月每天幾乎24小時都和攀飛待在一起,在她深沉的母愛潤澤下,這個早該隕落的生命堅強地成長著,更讓她驕傲的是,雖然兒子身體不好,但他從小就喜歡讀書,一抱書本就能看上大半天!暗昧诉@種病的人,我們在沈陽治病時見過很多,都是發病之后就不再讀書的,可是我們家兒子就是嚷著要讀書”。為了圓兒子的大學夢,戴雙月下了一個決定——背兒子上學。
6年的小學時光,戴雙月背著兒子走過凹凸不平的山路,走過泥濘的田坎,走過四季的更替。有人說她傻,有人罵她癡,有人夸她偉大,有人勸她放棄……周圍人異樣的目光從未阻斷她背著兒子上學的步伐。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她背著兒子艱難地行走在求學路上,成為村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初中和高中,學校在湯溪鎮上,戴雙月就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個小房間。從出租房到學校的距離,不多不少,剛好500米。戴雙月每天背著攀飛至少走上兩個來回。更重要的是,背攀飛上學的活是任何人都無可取代的:因為戴媽媽背了這么多年,有了一定技巧,可以讓攀飛那皮包骨頭的身軀,在背上不會感到疼痛。
戴雙月說,在任何母親眼里兒子總是最好的!芭曙w除了身體有些缺陷,其他地方不比別人差,學習成績一直都是數一數二,我感到很驕傲,他喜歡讀書就讓他讀,我會一直陪著他”。
到了高三,戴雙月更忙了。每天早上5點多,她就起床為兒子穿衣洗漱,接著再幫他做康復,防止肌肉萎縮。做好早飯后,看著攀飛吃完,收拾好碗筷。6點20分,她背著攀飛準時到達學校。中飯時間,她會把做好的飯菜送到學校。晚自習結束后,她再把攀飛背回租住的小屋,幫攀飛解手,洗腳擦身,做康復,一直忙到晚上11點以后才能休息。由于學習任務繁重,有一天晚上,攀飛生病了,剛好天下著雨,戴雙月就一手撐著傘,一手背著他到鎮上的醫院去掛點滴。風雨交加,戴雙月身上滿是汗水和雨水。她一步一步把攀飛背到醫院,等著掛完點滴,又背回家。那個夜晚,成為戴攀飛永生難忘的記憶。
“我其實是個很怕死的人!贝髋曙w說。因為怕死亡,他積極面對各種挑戰與困難,而他的母親,則20多年如一日地陪伴著他,看著他的生命與別人一樣緩緩地綻放光彩。
從小學到高中,10年間,除了生病,在媽媽的精心照料下,戴攀飛上學從沒有遲到過一次。
2010年,依舊是在媽媽的背上,戴攀飛走進了臺州學院的大門,成了一名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這一年,戴攀飛21歲。
感動 《第23個春天》
去年春節后,戴攀飛的心臟開始衰竭,只能在家休養自學。隨著病情加重,他在微博上發出求助,希望在離開人世前,能獲得他人幫助,把自己和媽媽的故事拍成電影,記錄下他和媽媽在一起的點點滴滴,也告訴別人,媽媽有多么偉大。
2012年7月3日,在浙江師范大學幾名學生的幫助下,這部有關“愛與堅強”的微電影終于出爐。電影取名《第23個春天》,片中一家人溫情的畫面,讓許多人為之動容?赐赀@部微電影,戴雙月和兒子抱著電腦稀里嘩啦地哭了好久。
被預言活不過18歲的男孩,在父母堅強大愛下,與病痛奮斗了22載。終于,在媽媽的背上,男孩走進了大學校門。戴雙月沒有讓預言成真,她用母愛為兒子插上了夢想的翅膀,用她的愛,托起了兒子生命的脊梁。如今,戴攀飛依舊堅強地活著,與父母一同期待他的第23個春天。
“現在他的病情又加重了,心臟衰竭得很厲害,醫生說,支持不了多久了!睆暮D匣貋砗,戴媽媽帶著攀飛住進了金華中心醫院的ICU病房。盡管有專人陪護,但攀飛早已習慣媽媽的照顧,上廁所、擦身、說話,他都離不開媽媽。為了方便照顧,9月13日下午,戴攀飛還是從ICU病房轉移到了急診搶救室,雖然條件相對簡陋,但能看到媽媽,他安心了很多。
床位移過來后,戴雙月忙著收拾日常用品,而一旁戴著呼吸機的攀飛,眼睛一直落在母親身上,戴雙月走到哪,他就看著哪,似乎母親才是他的氧氣。收拾好東西,戴雙月就坐在兒子床邊,不時揉揉兒子蜷縮的雙腿,嘴里還說些俏皮話逗他,眼神中透著深深的關愛之情。
“經過那么多次的死里逃生,只要他活在我身邊,我就已經很滿足了。不管別人說什么,我都要堅持陪他走完剩下的路,至于以后怎樣,我沒有想過,我只認定,我在這世上一天就要照顧兒子一天!边@位身高不足1.60米的普通村婦,堅持用最深的母愛與病魔較量,因為她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希望兒子活著,不要離開她!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