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在臺灣的日日夜夜
——“最美繼母”鄧美香與臺灣“愛心媽媽”交流的故事
鄧美香向我們展示省殘聯頒發的證書和獎杯。
大女兒何三笑拎起一塊紀念牌,說道:“看!這就是臺灣!”
旅行手冊和景點宣傳冊鄧美香都不舍得丟掉。
鄧美香和大女兒何三笑穿著臨行前新買的外套。
1月7日,浙江省殘聯組織省愛心家庭代表交流團赴祖國寶島——臺灣交流,“最美繼母”鄧美香一家作為金華地區唯一榮獲浙江省首屆“愛心家庭”稱號的家庭,隨交流團啟程赴臺,與臺灣當地的“愛心媽媽”做為期五天的交流活動。1月16日返程。
鄧美香花了300元錢,給自己和大女兒各買了一件暖和的外套,將省下來的錢全買了酥餅,想的就是讓大家也嘗嘗金華的特產接到省殘聯的電話通知,是在2012年的12月初,鄧美香的第一反應就是:“去不了!去了兩個女兒怎么辦?”工作人員告訴她,可以帶家屬前往,鄧美香才放下了心,可轉念一想又苦惱了:“小女兒不會坐車,我只能帶大女兒去臺灣,這一走就是五、六天,小女兒聽不見也不會說話,只會叫‘爸爸’、‘媽媽’,我不放心吶。”一旁的丈夫何順壽安慰她:“你跟著我吃了不少苦,出去見見世面,玩一玩放松一下,別擔心家里有我呢!”經過反復的考慮,鄧美香才終于下定決心隨團去臺灣。
臺灣之行原定2012年12月份,但因為手續等問題,直到2013年1月7日才成行。早在此前,婺城區殘聯就給鄧美香送去了500元慰問金,讓她置辦些旅游用品,可鄧美香覺得出趟門不方便,去商場買又太貴,硬是把錢揣在口袋里沒舍得花。正巧趕上雅畈交流會,鄧美香一大早就帶著大女兒何三笑上交流會“淘寶”去了。
2011年10月,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在杭州召開,與鄧美香一同受邀參加的10多名愛心家庭成員都帶了特產來與大家分享,自己因為是第一次出遠門再加上經濟的拮據,兩手空空而來,心里一直很過意不去。這次,鄧美香將整個交流會現場逛了個底朝天,經過一番殺價,花了300元錢,給自己和大女兒各買了一件暖和的外套,將省下來的錢全買了酥餅,想的就是讓大家也嘗嘗金華的特產。
鄧美香用300元人民幣換了1326元新臺幣,就是她此次遠行的全部旅費了。
大家叫著讓鄧美香許愿吹蠟燭,鄧美香想了一會,動作生疏地合著手掌,大聲地說:“我這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大家都平平安安的!”
1月11日下午1點,愛心家庭代表交流團一行14人抵達臺灣高雄。平均溫度在20℃左右的舒適氣溫讓鄧美香一下飛機就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一望平川的視野讓她的心情十分舒暢。
帶隊的導游姓康,是個熱心腸的人。在聊天時,湖州一位愛心媽媽無意間說起1月11號到臺灣的當天正是自己的生日,何三笑聽了,忙扯著導游的衣服說:“我媽媽也是那天生日!”無意的一句插話,讓導游和工作人員上了心。
安排好住宿后,正在休息的鄧美香聽到門外有敲門聲,一開門,只見康導游和交流團的成員們捧著蛋糕出現在門外,齊聲喊著:“生日快樂!”鄧美香活了大半輩子,從來沒有也沒想過給自己過一次生日,這是她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大家叫著讓鄧美香許愿吹蠟燭,鄧美香想了一會,生疏地合著手掌,大聲地說:“我這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大家都平平安安的!”一說完,鄧美香就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引得大伙也跟著樂,暢懷的笑聲掩飾了鄧美香眼角的濕潤。
一名來自桐鄉的肢體殘疾人坐著輪椅就上臺了,一首《我愛你中國》雖然唱得五音不全,但聽在鄧美香的耳朵里,卻比任何明星大腕都唱得好聽有人說日月潭是顏色的詩,五月是青灰色的淺愁,六月是靛藍色的天真,七月是銀白色的浩蕩,八月是墨綠色的幽深,九月是碧藍色的澄明。對鄧美香來說,一月的日月潭卻是最美的。在臺北,鄧美香感嘆著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筑的宮殿式建筑——國立故宮博物館的清麗典雅,也對國立國父紀念館宮殿式建筑留下了深刻印象。
到了晚上的自由時間,大多數團員們都選擇上街逛逛,買點紀念品,鄧美香卻直擺手:“我就不去了吧!萬一孩子走丟了可咋辦!”為了跟家里保持聯系,鄧美香上飛機前都要給家里和區殘聯的工作人員通電話報平安。
海峽兩岸的愛心家庭聚在了一起,互相交流起了彼此的經歷,熱情的臺灣人將現場的氣氛火熱地帶動了起來,一名來自桐鄉的肢體殘疾人坐著輪椅就上臺了,一首《我愛你中國》雖然唱得五音不全,但聽在鄧美香的耳朵里,卻比任何明星大腕都唱得好聽。
愉快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轉眼,臺灣之行也接近了尾聲,鄧美香心中有對美麗臺灣的濃濃不舍,也有對家鄉的深深思念。
去臺灣的這幾天是讓我永生難忘的一段日子,嘗試了我可能這輩子都沒有機會嘗試的事,認識了那么多可愛可敬的愛心家庭,聽了大家的故事,我對我的家更多了一份責任,多了一份愛
記者再次見到鄧美香,是她1月16日回來的一個星期后。鄧美香還是穿著那件出發前買的新衣裳,從房間里拖出了拉桿箱,箱子上的標簽還在,箱子里面裝的都是從臺灣帶回來的紀念品和旅游手冊,看得出,臺灣帶給她的溫暖還沒有散去。
帶回家的禮物只有幾包100元新臺幣一包的肉干,剛回來的當天,鄧美香就拆了一包分給了鄰居們吃,自己嘗了幾塊就不再動嘴,一邊又麻利地拆了一包分給前來看望她的鄉鎮工作人員。
鄧美香拿著一份份旅游手冊,不厭其煩地回憶訴說著在臺灣的時光,還翻出了手機里的照片。這只新手機是鄧美香臨行前花350元錢買的,舊手機已經壞了多日,平常要找她都是先聯系丈夫或者鄰居家。這次遠行,為了與家里保持聯系,鄧美香狠著心換了手機,還特別選了帶拍照功能的。雖然手機賣場工作人員耐心地給她講解了功能,鄧美香還是只能對著功能很多的新手機干瞪眼,儼然一副“它認識我,我不認識它”的狀態。
而手機里拍的照片,十張里有五張是糊的,三張是風景,只有兩張是成功的,可鄧美香一張都不舍得刪,“去臺灣的這幾天是讓我永生難忘的一段日子,嘗試了我可能這輩子都沒有機會嘗試的事,認識了那么多可愛可敬的愛心家庭,聽了大家的故事,我對我的家更多了一份責任,多了一份愛。”
最后,鄧美香主動要求要穿著新衣裳跟女兒來個合照,她說導游和工作人員告訴她一個拍照微笑的小秘訣,那就是在摁下快門前問上一句:“日子過得甜不甜?”這時就大聲地答上一句:“甜!”
鄧美香不顧眾人反對,做了兩個智障女兒的繼母
17年無微不至地照顧一雙繼女今年64歲的鄧美香現居雅畈鎮漢灶村白杜龍自然村,在嫁到白杜龍村之前,有過一段婚姻,生育過一雙兒女,丈夫因病去世,最疼愛的兒子也在28歲那年不幸早逝。46歲那年,鄧美香經人介紹嫁給白杜龍村的何順壽。何順壽本人聽力一級殘疾,前妻早年因病去世,留下一雙智障女兒,兩姐妹中,姐姐是智力二級殘疾,妹妹是多重(聽力、智力)一級殘疾。
鄧美香至今仍清楚記得第一次見到兩個孩子的情景:"兩間小小的泥瓦房,家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電器,10歲的何三笑和7歲大的何美菡躲在房間里不愿出來,兩個女孩臉上都臟兮兮的,睜著圓圓的大眼睛有點驚恐地盯著我看。"當時,鄧美香鼻子一酸,忍不住就一把把孩子摟進懷里。
鄧美香不顧眾人反對,做了兩個智障女兒的繼母,17年無微不至地照顧一雙繼女,每天早上一睜眼就是圍著兩個女兒轉,穿衣、梳洗、做飯、喂飯……一家子的主要經濟來源只有全家四人的低保補助和何順壽打散工賺的一點零錢,連一雙智障女兒的醫藥費都不夠。
婚后不到七年,丈夫何順壽突然出現手部肌肉萎縮,雖然經過治療得到控制,卻再也干不了重活,照料這個特殊家庭的重擔就完全壓在了鄧美香的肩上。
為這個家日夜操勞的鄧美香,由于長年的勞累和營養不良,使她早早患上了頸椎病等多種疾病。5年前,鄧美香的胸部長了一個腫瘤,需要馬上動手術,可她考慮到自家的經濟情況,毅然放棄了手術,痛時就配點藥緩解一下。
直到今天,還是有不少親朋好友勸她離開這個家,但感情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沉淀著加深著,鄧美香知道她已經愛上了這雙智障女兒,她也清楚地知道這個家不能沒有她,她要用自己的愛守護這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