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酥
徐勝捷(右)和金華市剪紙博物館館長詹東明。
糕點古模具
具有1800余年悠久歷史的名城婺州,在遙遠的年代,曾是戰國黍粽,秦時餅餌,漢代胡餅,南北朝爐餅、齋點,唐代醍醐餅、糕團,五代果子酥、五福餅等糕點果子流行的地域。至宋代,特別是南宋建都臨安(今杭州)后,婺州水陸交通發達,行業猛增,市場繁榮,專業糕點作坊、南貨店、糕團店林立于婺城東市街、西市街,大江南北糕餅甜品交流活躍。據浦江《吳氏中饋錄》一書記載有制作方法的“甜食”,就有雪花酥、灑孛你、油夾兒、酥兒印、五香糕等近20種。據南宋史籍記載,當時,婺城市場上的糕點品種有200多種。杏黃如玉的綠豆糕、小杏仁餅;薄如蟬翼的澆切片、糖薄脆;松脆爽甜的巧果、油棗;清涼爽口的薄荷糕、陳皮酥;更有紅印顯赫的狀元糕、酥皮月餅等等,傳統古婺糕點堪稱花團錦簇,春色滿園。
然而,歲月流逝,在簡單到以烘培為能事的“洋”糕點的沖擊下,如今市面上婺州傳統糕點作坊和品種已越來越少了,著名的精細傳統糕點,如百果糕、糖薄脆、澆切片、太史餅、進士餅、百子石榴、百子壽桃等,幾乎已絕跡。
古婺傳統糕點的新生之路
古婺傳統糕點的新生,緣起徐勝捷。說起傳統糕點,他心里有著一番難以釋懷的情結。“我是湯溪人,從小就住在湯溪糕點廠里,每逢過年過節,廠里來買糕點的人絡繹不絕”,徐勝捷這樣說,“可是近幾年來,傳統糕點廠大部分都經營不下去,傳統糕點離開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難覓蹤跡。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傳統的糕點,那里承載了太多我們小時候的幸福回憶,所以,我想把婺州傳統糕點傳承下來,通過挖掘、創新,讓古婺傳統糕點擁有更廣闊的市場,讓眾多和我一樣的金華人,少一份遺憾。”
當這份情結積累到一定程度,徐勝捷開始付諸行動。
徐勝捷首先向好朋友、浙江省烹飪名師樓洪亮發起了邀請,兩人有著共同的興趣,經常一起探討關于古婺傳統飲食方面的話題。當徐勝捷告訴他自己的想法和決定,樓洪亮十分興奮,一拍即合,當即答應,兩人共同組建古婺飲食文化科技研究所,邀請多名國家級糕點師為研發隊伍,負責古婺糕點配方的研究,并在傳統基礎上進行創新改良。
那么在品種如此豐富的婺州傳統糕點面前,要選擇什么樣的傳統糕點開始呢?既是古婺傳統糕點,沿襲古配方,但又能適合現在消費者的口味,經得起市場的考驗。面對這個難題,徐勝捷和研發組糾結了許久。后來經過反復思考和廣泛征求意見,首先從《吳氏中饋錄》中選定了其中的幾款糕點,在參照其古老配方的基礎上,在原料上予以改良。很快,第一批傳統糕點樣品——佛手酥、火腿餅、紅回回、雙喜糕、連環糕、擦酥、冬芙蓉等等,在朋友的糕點廠里被生產出來了。徐勝捷把這批糕點送給親戚朋友品嘗,反饋出奇得好,這更加堅定了徐勝捷做傳統糕點的決心。
“除了尋找古書,查找古配方,我們還得去八婺各地尋找會做傳統糕點的老師傅,將他們的技藝傳承下來。”徐勝捷一個新的決定,他和研發組開始四處尋訪。
消息傳到原金華市糕點廠廠長那里,他主動提供線索,在他和原永康糕點廠的廠長陪同下,徐勝捷在永康雅莊村里找到了正在看社戲,91歲高齡的老藝人李文星,當說明來意后,這位老師傅老淚縱橫,感動于徐勝捷對傳統糕點的熱愛,感動于大家對老一輩糕點師傅的關心。老師傅雖然高齡,但對傳統配方和制作工藝卻從未忘懷。他馬上領著一行人回家,以傳統習俗舉行拜師授徒儀式,精心傳授配方及技藝。
徐勝捷說起那天的場景,他說,那個儀式,對于他而言,不是簡單的拜師學藝,更像是接過了老一輩的接力棒,從此,他不再只是個人情結,更是升華成了一份責任,一份將古婺傳統糕點保護傳承和發揚光大的責任。陪同的一行人都被眼前的一幕感動了,原永康糕點廠廠長當場表態,愿意無償將家里珍藏多年的糕點古模具都送給研究所。
尋訪之路,自那天開始,不再有停頓,徐勝捷和他的研發組,足跡已經遍布八婺大地的各鄉各村。
隨著糕點配方的收集與產品開發,陸續形成產品體系后,品牌建設的課題擺到了面前。如果不去挖掘糕點背后的文化故事,那糕點只是一種純粹的食品,傳承除了配方和工藝,還要傳承古婺糕點內在的文化價值。徐勝捷說:“地方傳統糕點歷史悠久,淵源各異,特色鮮明,而且還蘊含著歷史典故、人生禮儀、民風習俗等多方面的文化內涵。我不僅要讓別人吃我們做的傳統糕點,還要讓他們了解婺州的民俗,婺州傳統糕點的歷史和文化。而且,以往傳統中式糕點的包裝形象上也太弱,以至于不上檔次”。在徐勝捷的眼中,產品不僅要優質,也要好的策劃和包裝,只有做品牌,才能將這些優質上等的糕點推廣出去。
帶著這些需求, 2012年11月初,徐勝捷到了飛浪廣告,通過理念的交流,夢想的共鳴,徐勝捷馬上決定選擇飛浪廣告為品牌戰略合作伙伴,基于傳承婺州經典、發揚婺文化的共同目標,放手由飛浪廣告來負責品牌的創建,并以公司市場部的角色來為企業提供品牌建設和推廣。
不負徐勝捷重托,經過緊鑼密鼓的市場研究和策劃后,“大婺鄉”品牌誕生,胸懷八婺,定位:婺州鄉俗禮品領導者;傳播核心:傳遞濃濃婺鄉情。并策劃了系列產品“婺福”“婺八味”等。“大婺鄉”的標志也是頗具匠心,圖案八詠樓的縮影,這是金華的代表,而這個縮影仔細看,也是一個婺字。品牌確定后,金華市大婺鄉商貿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
“大婺鄉”傳遞濃濃婺鄉情懷
為了更好地體現大婺鄉的文化,徐勝捷邀請了楊永龍老先生(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和著名畫家潘天壽的弟子)為“大婺鄉”的系列產品書寫產品名;邀請了金華市剪紙博物館館長詹東明先生,由他親手制作福壽吉祥主題的的剪紙作品,分裝進各款傳統糕點的包裝盒內。
佛手酥是徐勝捷恢復傳統糕點中重要的一步。佛手酥融入了佛手這項金華特有的保健食材,再加以杏仁、核桃仁、花生仁等上等食材,然后在糕點的外形上下功夫,做出來的糕點也形似佛手。要經過10幾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徐勝捷說,做糕點要有一顆做藝術品的心,只有這樣,做出來的糕點才能算得上是好糕點。同樣,徐勝捷做的火腿餅、傳統四斤頭等諸多的傳統糕點都是精心選材,并且手工精制而成。
春節前,部分精制而成的“大婺鄉”傳統糕點已經陸續進入市場,如佛手酥、紅回回、雙喜糕、擦酥、連環糕、油金棗、冬芙蓉等。只是,剛上市,銷售馬上進入到供不應求的狀態,徐總說,現在根本沒有現貨,訂貨后需要三天后才能供貨。
用做藝術品的態度做糕點
徐勝捷說,做糕點做的是良心品質,普通消費者根本無法辨別材質的優劣,是野生山茶油還是普通色拉油,是最上等的選材還是普通的選材。但是他要用良心品質去做糕點,這不僅是多年經商養成的誠信習慣,更是對加入食品行業的深刻自律,他要帶給消費者的是健康。
徐勝捷對糕點的選材要求很高,面粉要最優質的,米粉要富硒的,油要用野山茶油、所有果仁要精選最上等,還不能有任何添加劑。
以芙蓉糕選材為例,秋后即要選當年精白糯米磨成細粉,制成糕坯,晾硬后用梯刨刨成半透明的薄片,曬干,再在起凍天讓其露天凍透,然后在特定溫油中浸氽至酥糯綿口,最后用白糖汁拌勻黏合,拍壓成大方塊,鋪上細糖粉和紅綠絲,切塊、包裝,方可上市。
在他帶著這樣的高要求,尋找“大婺鄉”的糕點生產合作伙伴的時候,他結識了李泓。一個與他理念上互通,對高品質有著共同追求的新辦糕點廠廠長。李泓有著近20年教育工作經歷,曾是某中學校長,離開教育行業后,做了7年的企業管理,于前年創辦了自己的糕點廠,預備打造自己的品牌。兩人相識后,從生產上的合作開始,漸漸,李泓也被徐總的激情和夢想所感召,且“大婺鄉”將文化、企業、糕點做了一個很完美的融合,于是也加入了“大婺鄉”團隊,成為“大婺鄉”公司的常務副總經理。
傳統糕點夢正在起航今年5月,將迎來大婺鄉第一家實體店的開業。但這只是開端,徐勝捷說:“我想通過自己和團隊的共同努力,籌建一座八婺糕點文化館。”
為了這個目標,他正在金華地區范圍內,廣泛搜集民間制作傳統糕點的老藝人、老工藝、古配方和古老模具、制作工具等等。
傳承古婺經典,弘揚傳統文化是徐勝捷經營“大婺鄉”品牌的宗旨。他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在金華的八婺糕點文化館內,我們不僅可以一邊品嘗傳統糕點,還能看到許多古老而精美的糕點模具,了解到很多糕點的歷史文化故事。
而且,能在文化館內還能教授中式糕點的制作,真正將婺州糕點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