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寺平村的一磚一瓦、一景一物,雖歷盡七百年余年滄桑與磨難,古建筑群卻保存得依舊完整。徽派建筑風格的廳堂院落遍布全村,青瓦白墻,鵝卵小路,蜿蜒巷弄,清逸的古宅廳堂,精美的磚雕……臥于鄉野之間,寧靜悠然,宛若一幅雅致的小水墨畫,訴說著古村古老的故事。
全國最美的進村小路
湯溪鎮湯莘公路旁,綠樹掩映著一處古村落,那就是古老的寺平古村。融融冬日,慕名前往,走進這一有著700余年悠久歷史的古村。
車子在公路邊的村口停了下來,撲面而來的山風,裹挾著濃郁的桂花芳香,吹得人神清氣爽。腳下,是一條用鵝卵石鋪設的小路,路面設有圖案,形態各異。路寬展平直,直通小路盡頭的林蔭深處。一位扛著鋤頭歸來的熱心老農給我們指路,于是乎,踏著腳下溫潤光滑的石子路,跟隨老農,走進寺平古村。
進村的石徑路旁布滿高矮不一的灌木草叢,幾株高大健壯的水杉,錯落有致地站立在的路兩邊和中間,高聳入云,猶如好客的寺平村人,喜迎著遠方的來客。走至近前,只見樹木根深葉茂,枝葉相連,上擎云天覆蓋在小路之上,不見屋舍。站在樹底下抬頭往上看,厚厚的枝葉使初冬的太陽無法穿透,只能從樹杈縫隙間擠下一道道光線,灑落在地上。不由遙想當年栽樹之人,握鏨揮錘,黃土之上,開掘樹穴,播種綠蔭,鏗然的掘地聲,仿佛穿越久遠的時空,悠悠傳來,回響在耳畔。
老農樂呵呵告訴我們,這條小路曾被評為全國最美的進村小路呢。
一路繁華盡顯昔日風光
正疑無路之時,行至小徑盡頭,豁然開朗,一個水泥交叉路口鋪在腳下,空曠平整,視野也變得開闊起來。一座古香古色、古樸自然的古村落躍進眼里。青瓦,白墻,磚雕,飛檐,眼到之處,阡陌縱橫。回頭看來時小路,盡顯“曲徑通幽處”之妙。由粉墻瓦黛的古宅廳堂構成的寺平古村,如一張不知出于哪個朝代名家之手的小水墨畫,恬然地臥于九峰山腳下。突然想起曾聽寺平村人說的一句話:“在寺平村你可以放眼九峰景,耳聞安樂鐘,再喝上一口九峰茶,乃人生一大樂事。”身臨其境,果然名不虛傳。
“寺平古村是以‘七星伴月’為核心理念的建筑群落,相傳,這與一個古老美麗的牛郎與織女傳說有關,后來,寺平村的先輩們根據這個美麗的傳說,在七星的方位分別建造了七座雄偉的殿堂,分別是“其順堂”“立本堂”“崇德堂”“崇厚堂”“敦睦堂”“百順堂”“安樂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建筑保存完整,古宅精細的磚雕藝術堪稱是華夏一絕……”身旁的導游驕傲地向游人介紹著古村。
長弄蜿蜒,巷子流水,光滑的青石板,幽深的巷弄曲折狹窄,兩側高高的墻壁使小巷更加清靜悠長了。層層疊疊,弄子與房間、廳堂交錯,恍若迷宮。然而,往右一拐,拾級而上,不經意便迎上恢弘氣派的“崇厚堂”了。我不禁詫異于先人高超的建筑層次藝術。
抬頭細看,代表著“幸福”的崇厚堂,古宅門面宏偉氣派,用大青石砌成或方或三角形的青磚,縫痕緊密。門楣上刻著精美的磚雕——“九獅搶球”,奪人眼球,九個獅子神態各異,活靈活現,氣勢非凡。往上是雕刻著各種圖案的門墻,飛禽走獸、花鳥蟲魚、戲劇片段插圖……圖案精美,生動。正大門的基石下,鑿刻著八仙的隨身之物,我想應是寄予著主人“八仙過海,八仙來賀”之意吧。如此氣派的門樓,可想當年主人家的顯赫聲勢。跨過高高的門檻,往廳堂里走。廳堂又分前廳后堂,兩邊是廂房,結構復雜,儼然一座小宮城。兩個大水缸擺放于天井兩邊,缸里水草盎然勃勃,可見主人的雅興。天井上方的陽光投下來,一束光剛好打在水上面。恍惚間,我似乎看見穿梭在天井廳堂的匆忙人群,奶娘坐在角落哄孩子,丫頭在天井晾曬衣服,鴻儒往來喁喁交談。
銀娘倩影依稀存
走出“崇厚堂”,踩著參差不齊的青石板,摸著斑跡駁駁的磚墻,我如這路面上探出腦袋尚未睡醒的青苔,躲在潮濕陰暗的一隅,溫存著夢境中的悠悠歷史,朦朧中,不經意間翻開了歷史往事的扉頁,一一領略品味古村昔日繁華景象和古村先輩們的智慧:寓“九九歸一”“步步高升”之意的“立本堂”;巧妙地把人工美和自然美結合在一起的“百順堂”;余味悠長的“崇德堂”;藏著美麗銀娘身影的“五間花軒”……
最引人遐想的是五間花軒旁的一口古井,流淌了幾百年的井水依然清冽甘甜。村里的老人告訴我,銀娘待字閨中時,常到井邊弄裝梳洗,直到被皇上選入宮中。而銀娘用此井水沐浴變得美麗動人被選入皇宮封為“淑妃”的傳奇故事更是令人向往。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井水已隱于夠不著的井底,往下看,如一輪清亮的明月。然而銀娘的故事卻隨著流淌不息的井水,在寺平村代代流傳:月色如水,灑落在五間花軒,倒影在井水中。美麗的銀娘,輕移蓮步,長裙搖曳,移至井邊上,凝眸對月,訴說少女愁思。
古村“睡醒”了
遐思之余,在一處小院,忽遇在太陽底下坐著聊天的一群游人,神態安詳的三五個老人,沒有門牙的嘴樂呵呵的,時而發出爽朗的笑聲,臉上的皺紋如一朵秋日綻放的菊花;年輕人則在邊上圍著桌子悠閑地喝茶;三三兩兩的小孩圍著大人笑著跑著。古老安靜的村子,頓時活躍了起來。
原來,這里是一處農家樂。常有城里的人到這休閑娛樂。一位游人告訴我,寺平村古老的磚瓦廳堂及悅耳的山澗鳥鳴可以消除都市的疲勞,不沾城市氣息的農家菜不僅健康,還帶給他們對兒時無限的美好回憶。除了農家樂,村民利用古村現有資源搞起了鄉村旅游建設,每年,美麗的古村吸引著全國多地的游客前來旅游,甚至還有國外的游人慕名而來。農家樂,鄉村旅游給古老的村莊注入了現代化氣息,古村也“活”起來了。村民也因此受惠,日子一天天殷實起來,老人們閑來無事,敘敘家常,嘮嘮嗑,參加村文藝隊排練演出,好不悠閑自在。古村“睡醒”了,古村不“古”,古村新貌,是如今的寺平村最生動的寫照。
走完寺平古村,回到村口。回首再看古村,一縷裊裊炊煙從一座古宅中升起,院落里傳出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一行歸家的農人,牽一抹晚霞,踏過石徑,穿過石子路,走進一座座院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