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光大道》累并快樂著
這些年,邵淑環雖然參加了不少比賽,但她最大的夢想就是走上央視《星光大道》的舞臺。去年,一次偶然間她聽朋友說,9月份《星光大道》要到成都進行西南地區選拔賽,這一消息讓她興奮得馬上準備生活用品,一路趕往成都。經過幾天的選拔,在300多名選手中,邵淑環母子以一首搭檔演唱的《天籟傳奇》進入了《星光大道》西南地區10強,并獲得《星光大道》優秀選手稱號。今年春節前,《星光大道》欄目組通知邵淑環母子4月到北京參加周賽。
接到通知后,邵淑環既激動又緊張。激動的是終于有機會登上央視的舞臺,多年的夢想就將實現。緊張的是《星光大道》有四關:閃亮登場、才藝大比拼、家鄉美和超越夢想。每一關都要有特長、有驚喜、有創意。尤其是家鄉美這關,根本不知道表演什么。這時候邵淑環來到婺城區文化館,邀請了章曉華(二十分可樂花花扮演者)做輔導老師,而章曉華又邀請金華電視臺導演陳建平和郭華一起策劃編排家鄉美環節的節目。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為了準備上《星光大道》的節目,邵淑環母子元宵節剛過就開始了緊張的排練,因為白天老師沒時間,她們就把時間改在周末或晚上,晚上排練經常要到十一二點。“我挺佩服我兒子的,有時練得我都快受不了了,但這小家伙只要一聽到音樂,一見到燈光,他就興奮得不行,看著兒子的這股勁頭,我當老媽的怎么能輸給他”。邵淑環說。
為突出金華的特色,章曉華從湯溪農村里做來唱道情的道情筒和簡板,還帶著邵淑環母子倆專門向金華道情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朱順根學唱道情。為了更好的舞臺效果,道具和服裝也是反反復復做了很多遍,不妥再換,換了再來,一直到了北京,他們還在“累并快樂著”進行上臺前的不斷修改和變化。
在4月26日的節目錄制現場,雖然邵淑環母子在第二關才藝大比拼環節中被淘汰了,但應現場觀眾的強烈邀請,節目組破例讓他們演了第三關家鄉美的節目——《江南有座金華城》加金華道情表演。邵淑環母子用歌聲告訴了全國觀眾,江南有座美麗的金華城,那就是她們的家鄉。母子倆表演完,主持人畢福劍立即說:“我去過金華,那里很美”。老畢還饒有興致地拿起來道情筒唱著“江南有座金華城,城里有座白龍橋”,那一刻,邵淑環覺得自己已經沒有任何遺憾了。
“《星光大道》是一個老百姓的舞臺,充滿地域特色,能夠站在上面用金華道情和歌聲告訴全國觀眾江南有座美麗的金華城,那就是我們的家鄉,我很滿足。”雖然最終沒能過關,邵淑環說自己依然非常幸運,多年的夢想已經實現。
上《星光大道》的夢想已經實現,但在邵淑環的心里,還有個更大的、夢寐以求的舞臺在等著她——那就是《春晚》。為了這個新的夢想邵淑環、鐘宇然母子將組成“環宇傳說組合”再次出發。我們祝愿這對執著的母子再次實現夢想,再次為婺城增光。
后記
說起這一次邵淑環母子登上央視舞臺,婺城區文化館館長陳彤并不覺得意外。“婺城區的基層文化建設挖掘和培養了一大批民間文藝人才,他們不斷地脫穎而出。”陳彤說,婺城區堅持走一條“以軟件促硬件,以活動促提升”的農村文化建設之路,被新華社稱為農村文化發展的“婺城模式”。近年來,婺城區先后組建了2280支文體隊伍,構建了區、鎮(鄉)、村梯級互動的活動平臺,點燃了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激情。婺城區每年都要組織各種文藝團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送”文化活動。同時,還積極探索以“送”帶“種”的文化下鄉模式,在組織專業文藝骨干送戲下鄉的過程中,讓農民上舞臺,在演出中融入農村文藝骨干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讓專業演員與業余演員同臺獻藝,演員與村民同樂,這種形式對提高當地農民文藝隊伍演出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邵淑環母子是婺城區第一個走上《星光大道》舞臺的草根,盼望未來還有更多婺城區草根文藝人才成就自己的明星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