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婺劇,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傳唱現今社會新風尚的婺劇你聽過嗎?竹馬鄉東宅村就排演了一段這樣的婺劇《美麗的茶花農家園》,在日前老年體協組織的比賽中,這個節目一亮相就引得了評委和觀眾大呼有創意。
婺劇是金華的獨有產物,是由高腔、昆曲、亂彈、微戲、灘簧、時調六種聲腔,長期在各地演出中,相互吸收,相互融合,逐漸形成的一個多聲腔劇種,從形成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這是傳統婺劇的特點,但是打快板、唱新詞、贊民風等特點的“現代版”婺劇,想必很是新穎。
竹馬鄉東宅村的文化活動一向豐富,文藝人才也很多,他們有一個特別的文藝班子,歷年來自編自導自演的多種戲曲,而且在各種文藝表演活動中“鶴立雞群”。據了解,表演節目的農民演員由李淑新、邵有娟、李淑芳等12人,給這個戲曲編詞作曲也是農民李東生和李錦焦。節目編排者邵有娟告訴記者,為了讓《美麗的茶花農家園》這個戲曲表演地有聲有色,演員們可沒少吃苦:“演員基本都是上了年紀的人,腿腳不靈活嗓子不清很正常,而且演員們白天不是干農活就是做家務,只有晚上吃完飯以后大家才有空聚在一起練習。雖然面臨這種種困難,演員們都以樂觀的態度積極克服,不怕苦不怕累,在短短的一個星期內就完成了練習和彩排的任務,最后還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竹馬鄉是金華市遠近聞名的茶花之鄉,把茶花作為主要元素編進婺劇,不但戲曲極具創意,打破百年傳統,而且還為傳統藝術文化注入新鮮血液,充滿活力和熱情。“《美麗的茶花農家園》是我們的得意作品,大家看了之后都說好,我們希望以后可以參加更多的表演和比賽。”東宅村文藝骨干李淑新說,“傳統的婺劇就那么幾個曲目,所以我們就決定把現代的元素,比如說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黨的十八大精神、還有‘三改一拆’等真實的事件為材料編進婺劇里面,采取一種‘新歌舊唱’的表演模式進行表演,詞自己寫、曲自己編、服裝自己換,總之什么都自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