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西鄉西苑社區所轄的工貿街一帶,長期受人詬病“臟亂差”。最近,記者卻發現,這里有了脫胎換骨般的變化——道路干凈了,綠化帶整潔了,甚至路邊停放的大貨車也變得有序了,數量還少了許多。這樣的改變,讓當地居民欣喜不已,由衷地稱贊起了社區工作人員:“我們西苑社區的工作人員肯干。洝⒅魅螏ь^掃大街、撿垃圾,頂著高溫,一天幾趟巡邏檢查,這才換來了現在的潔凈和美觀。”
采訪當天,記者見到了西苑社區的4名工作人員,一男三女,個個皮膚黑得像非洲人。社區主任陳慧快人快語:“從今年6月開始,我們天天在大街上巡邏、掃垃圾、撿垃圾。像現在這樣的高溫天氣,什么防護措施都白搭,不曬黑才怪呢!
原來,為了鞏固“國衛”成果,進一步整治好西苑轄區環境衛生,近段時間,該社區投入兩萬余元,組織人力連續進行了幾次衛生死角大清理。像碧春路西段信華鞋業一帶,一直以來只進行路面保潔,綠化帶長期無人照管,雜草叢生、垃圾扎堆。這一次,社區工作人員和雇用來的小工一起參加勞動,將雜草和垃圾進行了徹底清理。還有老龍華和匯鑫小花園南區,因為沒有專門的物業公司進行管理,小區內衛生狀況比較糟糕。今年5月,西苑社區曾對這兩個小區進行突擊整治,僅垃圾就用中型農用車清運出了數百車。“當時是突擊整治,時間短,人力不足,進行的不夠徹底。”陳慧坦言。因此,近日,該社區再次組織人力,對這兩個小區進行了全面、徹底的清潔整頓,包括消滅衛生死角、整理綠化帶等等。如今,老龍華、匯鑫小花園南區面貌煥然一新,不少居民覺得“像是換了一個新家”。
一次清理整頓,只能保證一時的整潔美觀,要長期見效,必須落實好日常監管。為此,西苑社區一方面增加了保潔力量,落實獎懲制度;另一方面推出了“責任到人、包干到人”的臨管辦法。
以前,該社區公共區域只設置了3名保潔員,地方大、環境復雜,3名保潔員自然工作壓力大且無法保證質量。如此一來,相關獎懲制度只能流于形式,起到的作用不大。這一次,社區想方設法克服資金難題,新增了3名保潔員,對各位保潔員進行了工作區域劃分,強調保潔不到位被查獲的,堅決進行罰款,而且查到一次罰一次。同時,每月額外劃出一點錢,對保潔工作做的好的人員進行獎勵!皬倪@段時間看,這個獎懲制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保潔員對工作更盡心了。當然,我們每天都會進行巡邏檢查,發現清掃不到位的地方,會立即要求保潔員重新清掃,有明顯偷懶情況的,則作出罰款處罰。制度落實到位了,保潔員自然就會重視起來,責任心就強了!蔽髟飞鐓^社區黨支部書記徐和慶表示。
與此同時,該社區還在4名“兩委”成員身上壓足了擔子。西苑社區“兩委”成員包括書記、主任在內,一共4個人,每人“承包”了一個區域的衛生監管工作。特別是轄區道路,要求每位成員每天兩至三次現場巡邏檢查,發現臟亂差,及時清掃解決。對此,徐和慶坦言:“說實話,近期的高溫讓這個制度執行起來十分辛苦,但這是‘死命令’,必須做好,而且要長期堅持下去。這樣才能徹底鞏固‘創衛’成果。”
毫無疑問,靠6名保潔員、4名社區“兩委”成員,管理整個轄區環境衛生,力量依然單薄。因此,社區還充分調動起了居民志愿者的積極性,為鞏固“創衛”成果發揮作用。
事實上,從2004年起,西苑社區就出現了一支由20余位老干部、老黨員、熱心人士組成的志愿者隊伍。這些志愿者自行劃分小組,每天安排一個小組對社區幾條主要道路進行巡邏。巡邏時,志愿者們帶上紅袖套,勸導、阻止社區內出現的不文明行為,糾正小攤小販隨意擺攤現象,還要清理各條道路上遺漏的垃圾,檢查窨井蓋是否完好……
如今正是鞏固“創衛”成果,復審迎檢的關鍵時刻,西苑社區的志愿者們巡邏過程中更加重視檢查環境衛生,往往力所能及地清理著各個衛生死角垃圾。陳慧對此頗為感慨:“這些志愿者,大多是一些老同志,年紀最大的已有七八十歲,可他們把每天巡邏當作責任,風雨無阻。如今,更為了‘國衛’復審迎檢,每天帶著垃圾袋出門,邊巡邏邊撿垃圾。有他們做榜樣,我們更要努力,堅持把鞏固‘創衛’成果,搞好環境衛生作為一項長抓不懈的工作落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