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日婺城區召開沙金蘭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整改工作任務交辦會以來,沙畈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采取積極措施,多次組織全體鄉干部、村干部召開專題會議,部署相關工作任務,制定了詳細的實施細則,將工作任務落實到人。這段時間以來,鄉干部進村入戶,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并積極幫助養殖戶聯系收豬戶和爭取相關政策扶持,為其解決后顧之憂。截至8月26日上午,全鄉已完成89家養殖戶和22家鋸板廠的簽約工作,并已拆除鋸板廠3家,養殖場10家。
8月26日,記者先后走訪了沙畈鄉的幾個村,實地了解了全鄉沙金蘭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水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開展情況。
當天,記者在沙畈鄉店邊村遇到了村民樓愛仙,她正忙著把自己家的幾頭母豬趕上車,準備運往別的豬場,“家里有200多頭豬,現在已經賣掉了100多頭了。”今年57歲的樓愛仙和自己的丈夫養了20多年的豬,當最初得知鄉黨委、政府根據相關政策要求關停自己的豬場時,心里非常得不舍。然而,當看到副鄉長戴增榮一次又一次到家中做工作,講解保護水環境的相關政策,樓愛仙很是感動。最終,她在關停拆除協議書上簽了字,“都是為了保護水資源,我和老公都理解,也支持這項工作。”
在沙畈鄉養殖戶較為多的烏云村,記者看到,養殖戶虞金生正忙著和幾個村民拆除自己的700多平方米的養豬場。“一切都是為了保護水資源,我理解,也積極配合。”虞金生說,自己的養殖場現有174頭豬,含母豬11頭。原本今年想擴大養殖規模的他,當了解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后,便放棄了原來的打算。經過3天的努力,虞金生已經基本賣完了自己的豬。
而在這背后,沙畈鄉干部作了大量的工作。據了解,虞金生所在的烏云村是沙畈鄉養殖戶較為集中的一個村。全村共有養殖戶18戶,存欄豬近1000頭,可以說,工作任務艱巨。為了盡快做通這18戶養殖戶的思想工作,負責該村關停拆除養殖場簽約工作的沙畈鄉人大副主席施建軍和財政所所長周尚祿挨家挨戶做工作,有時直到晚上11點多才回到鄉里。其中,為了做通虞金生的思想工作,兩個人連續上門了7、8趟。
當天,為最大限度地保障養殖戶和鋸板廠負責人的利益,沙畈鄉還配合區“三改一拆”辦公室工作人員,深入到各個拆除點進行重新丈量,進一步做好農戶補償政策的落實。在梧桐村的一家鋸板廠,“三改一拆”工作人員拿著專業的丈量工具,對鋸板廠的實際面積進行了丈量,并做了詳細地登記。在一旁的農戶也積極配合,并對鄉政府的工作表示滿意。
記者手記:在沙畈鄉走了幾個村,記者感觸頗深。前期,為順利推進整治行動的開展,沙畈鄉黨委、政府組織全鄉干部對全鄉養殖場和鋸板廠的整體情況進行了一次調查摸底。隨后,又召開全鄉干部動員大會,將工作落實到人。同時,開展整治行動以來,鄉干部、村干部充分發揮了吃苦耐勞的精神,放棄休息時間,不分晝夜地、一次又一次地深入農戶做思想工作,有時要工作到深夜11點,甚至是凌晨1點多才回家休息。面對一些不配合的農戶,鄉干部磨破嘴皮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地講解相關政策。鄉干部、村干部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群眾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也開始意識到保護水資源環境的重要性,紛紛同意簽約,并主動拆除養殖場和鋸板廠。群眾的配合和支持讓鄉干部、村干部備受鼓舞,也更加有了干勁。全鄉上下因此齊心協力,凝成了一股繩,推動整治行動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