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生物體系的物質和能量的輸入與輸出,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在外來干擾下通過自我調節恢復到穩定的狀態。這種平衡是動態平衡,其失調原因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影響。而在人為因素中,在河道邊違法采砂是影響水質的“罪魁禍首”之一。
采砂滿足的是少數人的利益,受損的則是公共利益。直接污染是河水被不斷攪渾,間接危害是采砂破壞河水及兩岸植被,繼而破壞河床結構以及生態環境,更重要的是它損害了水源的自凈功能,破壞水域生態平衡。
今年以來,婺城區水務局聯合公安、國土等部門不間斷展開巡查,使無證開采、超量開采、超范圍開采等違法采砂行為得到有效遏制。特別是自7月初婺城區部署沙金蘭水源涵養生態功能綜合整治專項行動以來,區水務局屢出重拳,堅決打擊違法采砂行為。
8月中旬,區水務局水政監察大隊連續兩次查處白沙溪瑯琊滕村段河道違法采砂行為,依法對違法采砂設備進行查扣,并給當事人下達了《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沙金蘭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在沙畈鄉境內段現有砂場4家,分別是大角塢碎石場、賽畈第一砂場、賽畈第二砂場和青草砂場。9月初,又協同相關部門關停其中4家采砂場,維護水域生態平衡。下一步還要拆除4家砂場的挖沙設備。
面對一汪被污染的水源,如果等到眼睛、鼻子等感官都能看到水的顏色異常、聞到臭味時再來整治時,已經為時已晚,因為此時該水體污染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可能不花一分力氣就能對水源造成污染,但要重新恢復,則需要花上十分,甚至一百分的力氣。因此,時時刻刻都要有保護水源的意識。
要做到切實維護沙金蘭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水域的生態平衡,就必須通過控制污染源頭、開展生態修復、建設生態堤防等措施,盡量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在日常工作中,各個相關部門要通力協作,針對養殖業、農業等污染源,以及生產、生活污染等要進行常規性的檢查,發現污染問題后,要立即關停污染源,保護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