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工作內容——文化禮堂建設
2013年初,建設1000個農村文化禮堂被寫入浙江省政府報告之中,成為十件實事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人對村莊的文化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那是求之不得的事。當然,這個資料的整理也是一個相當艱巨的工作。然而,我們浙師大的志愿者行動了。每個村莊兩名志愿者,他們帶著自己所學的知識盡力為農村的文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和胡冬冬同學被分到了瑯琊鎮東畈村。我們和大部分人的職責是:
收集建設文化禮堂的資料
通過村民的口述,將鄉村文化用文字形式展示
將歷史人文材料進行文字處理,版面設計,建設“五廊”
對文化禮堂的設計、建設出謀劃策,協助建設兩堂
最終實現“弘揚善美金華”的目的
在動員大會上了解工作內容后,我們再研究那些發給我們看的對建設有指導作用的東西,我們就出發了。那天是村主任送我們來的。我們了解一下村中情況,就開始確定工作計劃。
志愿工作方法——深入挖掘
村主任再次送我們來到東畈村后,就給我們介紹了一些人——這些人是可能會對我們收集資料有幫助的人。
我們得到的資料大部分是電子稿,有小部分是紙質稿。但是都沒經過整理的,甚是雜亂無章。再根據五廊資料整理要求后,我們的資料整理才是總的7%左右,有93%左右的資料需要我們自己去收集。
在進行資料收集和整理時,我們組運用了下列方法。
問卷調查法。我們運用問卷調查法的目的在于宣傳文化禮堂建設相關事宜,讓村民對其重要性有個大概了解,同時在問卷調查時了解一些相關信息,完善資料。當然在了解村民的思想看法的同時也有助于我們的工作。不過,這問卷調查在農村里特別難展開。我們也不希望能有較大的成果,它只是我們接近村民了解村莊文化的一個輔助而已。
實地考察法。實地考察我們能較清晰的了解村莊情況,使收集的資料更加完善。這個方法作用超大,因為我們是外來人,所以很容易發現村民們不在意但是很有特點的文化。
文獻調查法。這里的文獻,我覺得還是說是百度吧。對于村莊的一些名人,百度上可能有記載。是的,我們就在百度上發現了村子里的三個名人。當然,也有真正的文獻,比如村譜等。對于古文,我還是有些懂的,當然,我的身邊也有個人文學院的同伴。
實地訪問法。老年人,對鄉村文化的了解總是比青年成年人多一點,對于文化歷史的這個根特別有感情。與他們交流談心,他們會告訴你很多東西,因此我們能從中發現很多信息。
志愿工作體會——勇于挖掘
在詢問村民村民是否有什么古跡古建筑古樹名木時,他們都說沒有。可是我們在杜家自然村時卻不經意間發現了一棵百年古樟。
在詢問是否知道文化禮堂時,他們說不知。但是我一指村里禮堂方向時,他們卻頓時了然。
在問問卷時,雖然村民很熱情,不會拒絕。但還是很難填好。他們很多時候都微笑沉默不語,并有一種想問你正確答案是什么的感覺。
問老爺爺老奶奶時,有時候是很難交流的。有的記憶力不好,有些聽力衰退。最重要的還是口音的問題。
難題不斷出現,但我們還是把它完成了。
在整理資料時,要學會挖掘、勇于挖掘、善于挖掘、還要深入挖掘。最后肯定會收集到豐富而且用處大的資料信息。
在我們收集整理資料的時候,附近村子里的同學也來幫我們的忙。我們很感動。
志愿情感體會——在乎你的隊友
第二天早上我們走的時候,因為我的眼鏡掉了去配了個眼鏡,影響了和同一個鎮的同學一起走的機會。可是胡冬冬他還是在等我,沒有拋下我自己一個人跟著他們先走我后面坐車來。
在資料整理的時候,我們都是會做的。但是我們沒有分開,讓每個人做一個方面。也沒有一個人在做,另外一個人在那里玩,無所事事。我們是一起做的,一起分析交流一起收集整理,就是在一個人編寫資料整理的時候,另一個人也在給些意見,遣詞造句。
在去考察走訪的時候,我們也是一起去的。一個人去,或許會有些不好意思吧。兩個人去,是會戰勝這種障礙的。
附近村子里的同學來幫我們的忙,因為他們的資料被廣告公司抱走了。我們很是感動。我們也在他們拿好資料的一天晚上,我們也去給他們幫忙。他們也是我們的隊友。
我們浙師大的志愿者都是隊友。我們互相認識的人會電話短信了解下對方的情況,不認識的就在群里分享自己的工作計劃。
我們去走訪的時候,很幸運有喬叔叔的幫助。他也是我們的隊友。在吃了他家的幾天飯之后,我們看出他們愛喝啤酒,返校時我們自費送他們一箱啤酒。
志愿工作思考——文化保留
在這志愿的過程中,我思考最多的就是文化保留。在動員大會開完之后,我有種渴望,渴望回去保留我家鄉村子的文化,盡量不讓它消失。我想,如果不去保留,每一代人的逝去將會帶走一部分的文化,最終文化將消散。我不想這樣,我了解我民族、村子的文化那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