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進入大學以來的第一個暑假,我一直在思考做點有意義的事,很榮幸我參加了團婺城區委和區委宣傳部主辦的“大學生志愿者助推婺城農村文化禮堂建設”這個活動,弘揚正能量,轉民風,種文化,倡國學,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深入持久地開展,實現了自己的這個夢想。
7月9日上午,我和另外56位大學生志愿者參加了婺城區政府舉行的“大學生志愿者助推婺城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啟動儀式”。在啟動儀式上,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蔣獻忠首先代表區委、區政府向大學生志愿者和為文化禮堂建設付出艱辛努力的工作人員表示感謝,其次明確了志愿者的5項工作職責,希望參加本次活動的大學生志愿者弘揚文化義工精神,扎實做好聯系村資料收集、挖掘、整理工作。接下來是我們的志愿者代表發言,志愿者代表表示高質量完成工作,展現當代大學生風采,展現浙師大的名片—志愿者的微笑,微笑爭光。另外,也代表所有的志愿者表露了決心,我們志愿者會以高度的責任感和飽滿的熱情,發揚志愿者精神,遵守相關紀律,克服工作時間較長,時間較早的問題,出色地完成志愿者工作。
從7月10號開始,我就正式開始了我的志愿者生活。以下是我一周以來的志愿者工作日志:
7月10號,我和另一位志愿者趕赴鄭崗山村實地考察,與接待我們的鄭基田書記一起制定了兩堂五廊的資料收集整理的計劃,接手整理了村里已有的建設文化禮堂的資料,大致了解了鄭崗山村的具體情況和特色文化,明確了資料整理的重點和方向。我發現鄭崗山村建設“兩堂五廊”的積極性很高,但缺乏一些電腦操作方面的人才,大學生地志愿者服務活動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7月11號,在鄭書記的陪同下,我們走訪村民,通過老人口述,查閱《崗山鄭氏宗譜》,結合其他文字資料,匯編鄭崗山村鄭淵源和歷史沿革,整理村史。鄭崗山村是一個很有歷史文化積淀的村莊,宗譜修撰十分完善。
7月12號,在鄭書記陪同下走訪百歲老人,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以拉家常的方式記錄老人長壽的秘密,拍攝老人日常生活照片,組織整理壽星資料,完成壽星榜的創作。在與老人的交談中,我發現,老人是社會的寶貴財富,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老一輩人辛勤勞動換來的。
7月13日,婦女主任鄭紅娟向我們介紹了本村的文體活動,帶領我們參觀了農家書屋,展示了近年來本村文體活動舉辦的成效。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這些年農民們富了口袋富腦袋,業余生活日益豐富,精神境界得到顯著提高,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
7月14日,在村委的帶領下了解本村各項事業發展的成就和村莊發展的遠景,收集新農村建設前后農村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的“證據”,分析美麗鄉村建設前后變化的原因,完成成就廊的創作。
7月15日,對這幾天收集的工作資料匯編整理,糾錯完善,完成志愿者活動的收尾工作。另外,通過這幾天實地走訪和資料整理,根據對鄭崗山村的了解,為“兩堂五廊”建設出謀劃策,提出自己的看法。
冰心曾說:“寂寞增添憂郁,忙碌鏟除煩惱,快樂在不停地工作當中”。每天的志愿者工作都很忙碌,有時甚至放棄中午午休的時間查閱資料,但充實的生活讓我收獲了屬于自己的快樂,我可以一直這樣微笑著走下去。
“被需要是一種幸福”。這感覺我是在這次志愿者之后最大的收獲。即使志愿者的工作再瑣碎枯燥,但每天晚上完成當天任務,想到自己又為村里做了一件小事,就又會感到身上充滿了無限的力量。把志愿服務當作自己的生活內容和生活方式,時時刻刻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做奉獻愛心的事,我想這就是當一名志愿者的真諦。 作為一名志愿者,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地去服務社會,去為更多的人送去溫暖,讓更多人看到希望。
最后,真心的感謝志愿者組織給予了我這樣一次難得的、意義深遠的志愿者機會,在此期間,我不僅僅幫助了村里完成了資料的收集匯編,解決了他們的一大難事,并且實現了我的人生價值,助人助己。如果以后還有這樣的機會,我依然會努力去爭取,盡自己的所能給社會一點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