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去年底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94億,2020年將達2.43億,2025年將破3億——
9月下旬,二七社區一處民居連日散發出臭味,這是67歲鐵路退休工人高師傅的家,在接到附近居民報警后,民警和消防隊員趕到現場,破門而入,竟然發現獨居的高師傅已去世多日。
剛剛過去的中秋佳節,本是個團圓的日子,高師傅或許就在那幾天孤寂地離開人世。陪伴他的,只有窗外的萬家燈火。進門一盞燈,出門一把鎖,舍不得吃穿,也不愿意拖累子女,這是高師傅的生活,也是許多獨居老人的生活縮影。
高師傅的悲劇,讓更多的人關注到老年人的退休生活。目前,農村“五保”老人大部分進了敬老院,城市“三無”老人大部分進了公辦福利院,但那些獨居孤寡老人,誰能常去看看他們?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養老成為熱點話題。現有的養老機構能否滿足社會需要?服務水平如何?發展前景怎樣?日前,本報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一、現狀:到2050年,全市每3個市民中就有1個老年人
“2013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突破2億大關,達到2.02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4.8%。”近日,在國家機關老干部科學健康協作中心主辦的“全國老年產業高端論壇”上,全國老齡委辦公室副主任朱勇介紹說,我國上世紀50年代“嬰兒潮”時的出生人口,現在正在形成第一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峰。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說,到2050年將達到4.3億人。屆時,平均每3個人中就有1個60歲以上的老年人。翟振武指出,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超前于現代化,“未備先老”和“未富先老”的特征日益凸顯。
“跑步前進”的人口老齡化,正使我國遭遇各種問題。一是人口年齡結構迅速轉變,勞動力人口逐漸減少。2011年,我國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進入負增長的歷史拐點,2013年將降到9.36億人,勞動力供求格局開始改變。二是“空巢老人”現象突出。最近發布的《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顯示,我國“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50%,2013年將突破1億人。農村“空巢留守老人”規模龐大。無子女老年人和失獨老年人開始增多,他們當中許多人存在孤獨、苦悶、抑郁甚至厭世等心理問題。三是高齡化趨勢明顯。80歲以上高齡老人以每年100萬人的速度遞增,2013年將達到2300萬人。失能老人繼續增加,從2012年的3600萬人將增長到2013年的3750萬人。
而來自金華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數據顯示,金華全市目前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共有84.36萬人,占總人口數的17.93%。其中金華市區17.11萬人,老齡化率是17.22%。據有關部門統計,到2050年,全市每3個市民中就有一個老年人,老年人將占30%以上。到那時金華市將只有50%的人口處于工作階段,這些人口要養活占人口總數34%的老年人口以及占人口總數16%的兒童。
民辦養老院:在困難中求生存,每個護工都要負責照顧10個老人,80%的老人都是患有老年癡呆或癱瘓
橄欖山苑作為金華地區唯一一家民辦的養老機構,從成立到現在已經走過了12個年頭了。從最開始的35位老人入住到現在的70多位,規模不斷擴大,但是它未來的道路卻也面臨著許多問題。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金華市區八達路33號的橄欖山苑。這是一個并不起眼的地方,附近沒有大型的工廠,只有一個職業技術學院和技師學院,可謂是鬧中取靜。在橄欖山苑里,只有一棵棵樹直挺挺地立著,院子里很是安靜,聽不見吵鬧聲,只聽得鳥叫聲。記者來的時候,剛好是午休時間,很多老人都在屋內休息,只有幾位老人靜靜地坐在走廊的凳子上。
幾張桌子,幾把椅子就是一個簡單的辦公室。頭天剛下過一場大雨,辦公室的屋頂偶爾有一些雨水滴落下來,這讓養老院負責人的萬曉燕一夜未眠,她擔心雨水因為飄落的樹葉而被堵塞造成屋內漏雨。還好,這樣的事情并沒有發生。
94歲的胡三妹奶奶是養老院里“老住戶”了,她告訴記者,自己已經在這個養老院住了12年。她說自己在這里每天除了吃飯就是睡覺,過得也挺舒服的。問她想不想家人,她說“不想”,但是一提起家人,老人還是滔滔不絕:“我有一個退休的兒子,一個孫子,一個孫女。現在都工作了,很忙的。但是他們每個星期都會過來看我。我有時候會打電話給兒子,告訴他我想吃什么,然后讓他給我送過來,有時候是餅干,有時候是水果。”
“今天是星期一還是星期二?”老人突然問記者,“我得算算他們什么時候再來看我。”
護工劉成芬告訴記者,她在橄欖山苑已經工作了6年,每天除了洗衣服,還要幫老人喂飯。有些老人的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幫老人換褲子是經常有的事,“現在橄欖山苑總共只有7個護工,每個護工都要負責照顧10個老人。”
記者了解到,在這里居住的老人80%都患有老年癡呆或是癱瘓。有一位老人會時常忘記自己吃過飯沒。剛吃完早飯,睡了會覺醒來就吵著說自己沒吃早飯,罵工作人員虐待她,不給她飯吃。還有些老人根本是不會注意衛生,常常把馬桶當做垃圾桶,又或者是把淋浴的蓬頭敲壞……這些在工作人員看來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我們只能耐心地和他們說,像哄孩子一樣哄他們。”一位在這里工作了10多年的老員工說。
一日三餐,老人們都有人給他們送飯,有人給他們洗衣服,什么事都不用操心。在這里生活,老人們幸福而知足著。一位姓姜的爺爺說,自己沒有子女,在外面沒有人給自己做飯。而生活在這里,吃飯、洗衣服都有人照顧,也挺好的。
問起為什么會想到辦一個養老院,萬曉燕說:“我以前也因為工作忙沒有盡到孝,十分遺憾,我辦養老院只是想讓老人能夠有一個可以養老的地方,可以讓在外工作的子女能夠放心。”
公辦養老院:床位缺口大,入住需排隊等待
金華市社會福利中心是金華市民政局直屬事業單位,坐落于金華市婺城區白龍橋鎮臨江西路55號,占地58畝,建筑面積約3.7萬平方米,目前擁有11棟大樓,1000張床位,于2007年12月10日正式開業運行。
在這里,老年人能以低廉的價格享受到住養、休閑、康復、保健、文化娛樂等全方位服務,是頤養天年的首選之地,但許多老年人卻遭遇“一床難求”的尷尬,面臨“老不起”的社會現實。
在等待了半年后,72歲的朱建國(化名)得知,他想到市社會福利中心頤養天年的愿望,還要等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實現,因為在他前面排隊登記的還有幾十位老人,要輪到他,最快也要到明年了。
家住江北新華街的朱建國身體一向不太好,患有冠心病、高血壓,老伴去世得早,女兒又遠在上海。去年底的一天,他的冠心病突然發作,胸口痛得很,渾身直冒冷汗,幸好被鄰居及時發現,才撿回一條命。自此以后,他就想進養老院,“有人護理,老人又多,還能找人聊天,多好啊!”
跑了不少養老院后,老人最后相中了金華市社會福利中心,這是公辦的,環境和設施較好,每個月大約1200元的費用,相較自己每月1800多元的退休工資也比較合適。可正要掏錢辦手續時,老人卻被告知,福利中心的床位早就滿了,只能排隊等待。“我怕再等下去,我都沒氣兒了。”提起這事,朱建國老人就不停地嘆氣。
公辦養老院真的這么難進嗎?日前,帶著老人的疑問,記者來到金華市社會福利中心尋求答案。市社會福利中心辦公室主任薛凡告訴記者,“‘一床難求’確有其事,目前,我們中心一共有1000張床位,已經入住的老人有813位,入住率達92%左右,除部分套間之外,已經沒有空余的名額。”
薛凡向記者簡單介紹了中心相關的床位情況:市社會福利中心生活護理部現有9棟大樓,1000張床位,按生活照料的程度分為健康區(即老人能夠生活自理)600張左右和特護區(即老人部分生活不能自理或完全不能生活自理)400張左右。
其中,雙人間、三人間和套件均屬于健康區,老年人除了能享受到空調、電視、獨立衛浴、電話呼叫系統等配套設施,還能享受到護理員按時提醒服藥、清洗臟衣物、中午送飯到房間等生活起居照料服務,而五人間屬于特護區,老年人多為喪失生活自理能力,中心除提供以上服務外,還會有護理員24小時貼身照顧,包括喂藥、喂飯、翻身、洗澡等全方位護理。
按房型和護理級別的不同,中心制定了不同的收費標準,如普通的雙人間三級護理1200元/月,二級護理1360元/月,一級護理1590元/月;三人間三級護理為1020元/月,二級護理1180元/月,一級護理1410元/月;套間三級護理為2780元/月(套間無二級護理和一級護理);五人間特三級護理1480元/月,特二級護理1780元/月,特一級護理2080元/月。
“這樣算下來,一個健康的老人如果在我們中心養老,每月包吃包住只需1200元左右,就算是全身癱瘓失去行動力的老人,在中心接受最高級別的護理每個月也3000元不到,相比其他敬老院,我們收費應該算是比較便宜的。”因此,目前除了健康區部分收費較高的套間外,該中心已經沒有多余的床位,而供求最緊張的,還屬特護區。“特護區的一般進來就不太會搬走,預約等待的人只能等原先的病人‘駕鶴西去’的時候才能有位置。”
現在很多老年人來敬老院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兒女減輕負擔
家住羅店鎮的童奶奶今年69歲,老伴幾年前就去世了。原本跟兒子、兒媳婦住一塊的她,幾年前因為體質變差,生活開始不能自理。為了不給上班的孩子添麻煩,童奶奶要求兒子給她找家養老院。
“最先開始找到了市福利院,結果沒床位,之后就去了羅店鎮敬老院,直到一年前才搬過來。”童奶奶說,“雖然敬老院離家遠,但這是政府辦的,條件好,價錢又便宜,兒子媳婦每周來看我一次,身體也好多了。”
現在,童奶奶每天7點起床,吃完早飯后,就會在護理員的幫助下,坐輪椅出去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等到八、九點鐘,她會到閱覽室去看看書,或是去曲藝室跟姐妹們唱唱戲,下午興致來了,她會去學學剪紙或是和別人切磋棋藝,晚上則喜歡待在房間里看看喜歡的電視節目,日子過得清閑又滋潤,用她的話說,就是“不給兒女增加負擔,又能過一個豐富的老年生活,一舉兩得啊”。
其實,在金華市社會福利中心,像童奶奶這樣的老人不在少數。薛凡告訴記者,“現在很多老年人來敬老院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兒女減輕負擔,希望自己不是孩子的累贅,他們窮其一生為孩子操心,那份父母大愛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尊敬,因此,我們中心也希望,以一切能力和資源為老人做到最好,讓中心成為每個老人放心的選擇。”
“一切為了老人,為了老人一切”在市社會福利中心,這句服務宗旨貫徹到每一個細枝末節。在生活護理部,為了方便老人上下樓,每棟樓都配有電梯;在醫療護理部,設有診斷、檢驗、治療、觀察室,能為老年人及時提供醫療和康復護理,中心還同鐵路醫院、第五醫院長期合作,每周一、三、五上午在中心開設門診,每周四上午由人民醫院中醫師過來傳授養生調養方面的知識;為滿足不同興趣愛好休養老人的需求,在中心一號樓還開設了文娛和康復等場地,內設電腦房、閱覽室、書畫室、棋牌室、健身房、臺球室、曲藝廳、歌詠廳、多功能廳、影視廳、舞蹈廳等,供老人消遣時光;中心還設有餐廳、洗衣房、購物超市等配套設施,儼然一個健全的“小社會”。
“不僅如此,我們還會不定期的舉辦各種志愿者的活動,增加中心老人機親人與中心其他老人、志愿者交流的機會,擴大交友圈,為老人提供展現自我的平臺,讓老人體會到自己的存在價值。”薛凡說,之前他們已經舉辦小學生慰問老人、社區聯誼、剪紙、書畫等多項活動,老人們的反響很好。時維九月,重陽佳節,中心還將于2013年10月12日舉辦2013年重陽“家”年華游園活動。邀請老人的家屬一起參與到互動游戲中,在親情的陪伴下,減少老年人的孤獨感和無力感,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樂趣,打造重陽節的歡樂氣氛,營造一個美好的“孝賢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