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洋埠東北2.2公里的衢江畔有一個美麗富饒的村子叫讓宅村。在村兩委的帶領下,積極圍繞美化環境的工作,讓宅村集體經濟迅速提高,村民人均收入達到7600元,全村已經達到了道路硬化、公路環繞、路燈亮化、村莊綠化、衛生潔化、環境美化的高要求,各項工作都列入全鎮前列。
如今讓宅村還是全鎮遠近聞名的“居家養老幸福村”。2013年,該村成功了創辦了洋埠鎮第一家集吃、住、娛樂于一體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該項目雖然是惠及廣大群眾的一項實事,但在建設之初就遇到了30多萬的資金缺口。村支書胡海海說:“多虧了一事一議制度,村里的老年服務中心才得以建設起來!
像讓宅村一樣,洋埠鎮通過“一事一議”制度獲得新農村建設補助的村子還有很多。據了解,為充分合理利用惠農資金,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洋埠鎮于2013年共建設完成“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5個,其中村級便民服務設施3個,村內小型農田水利設施1個,村莊道路建設1條,總投資500多萬元,受益人口3000多人。
為切實推進“一事一議”項目順利開展,洋埠鎮成立了以鎮長任組長,分管副職任副組長,片長、村干部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并明確分工,強化責任;通過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黨員大會、開辟宣傳欄、散發政策宣傳材料等方式進行宣傳,讓村民了解開展“一事一議”項目建設是國家積極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具體措施之一;各個項目資金實行專人、專戶管理,做到專款專用;明確相關責任人進行管護,做到道路通暢、水利設施完整、街道環衛整潔。
此外,“一事一議”制度的開展,還進一步強化了洋埠鎮鄉村個性品牌的建設,成功申報了一批美麗鄉村“潔美村”、“秀美村”、“省級歷史古村落”及“住房改造村”。例如,湖前、西上陳、青陽洪等村都有著三四百年歷史的古祠堂,由于資金緊缺,許多古建筑的補救和修繕工作已經擱置多年。通過“一事一議”制度,古建筑修繕工作得到了上級的重視,扶持和塑造了一批文化古村的個性品牌建設。據統計,洋埠鎮今年完成了文明村、文明單位創建任務,申報創建市級文明村1家,區級文明單位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