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最美政法干警系列報道
她是一名法官,她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始終踐行著“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宗旨,在民商事審判工作實踐中,牢固樹立調解意識,認真貫徹“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原則。2009年,她被市中院授予“全市法院司法規范化建設先進個人”的稱號。她就是應嵐,一名工作在執法崗位上的現代女性,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司法工作者的宗旨,完成一項項讓人民滿意的工作。
1從一個門外漢成長為一名業務干將
采訪前,曾想過應嵐是什么樣的女性,為何會如此出色?懷著好奇心期待能夠與她有一次完美的談話。但是不湊巧的是,她工作實在是太忙,本來約好的八點半的采訪,卻因為她要開庭而沒能準時開始。一直等到十點多才見到穿著制服的她出現在會議室。完全超出我的想象,這么出色的一個執法人員卻是一位年輕的現代女性。見到記者,她連聲說著“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在談話中,記者了解到,應嵐并不像大多數執法工作者那樣畢業于211、985重點大學,而是畢業于金華廣播電視大學。在去讀電大之前,她在小公司做過公司職員。但是對于夢想的堅持,讓她選擇了去讀金華電大的法律專業。1997年,不是科班出生的她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金華市婺城區人民法院工作。雖然進入了法院工作,但是她并沒有放棄學習,仍是一有空就鉆進書里去學習法律相關的知識,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憑自己的努力考取了法律本科。
剛進入法院的時候,對于毫無實戰經驗的她來說,完全就是一個門外漢,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得學習。在那段時間,她是邊學邊干,邊干邊學。剛開始進來的時候,她被分配到民庭,只是一名小小的書記員,跟著庭長、有經驗的老法官學習,在庭上記錄整個審判的過程。當時并沒有像現在的電腦可以用來記錄,只能用筆,比用電腦打字累多了。書記員的工作,讓她慢慢懂得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由書記員到助審再到后來的審判員,從剛開始的因為年輕,沒有經驗,到在法律業務的逐漸成熟,再到現在的民事審判第二庭副庭長,這些都是她一步步走出來的,一點點經驗積累起來的。
2010年4月,她因工作崗位調整,到交通巡回法庭工作,在交通巡回法庭工作不像在之前的庭室工作時條件那么優越。主要在交警一大隊,在一線工作為當事人調解交通案件。但是她憑著自己出色的表現和優秀的業務能力,調解了一件件糾紛,并且交出了一份滿意的試卷。光去年一年,她就辦理了500多件案子,這在整個法院來說辦案的業務量都是數一數二的。
從一個門外漢成長到現在的一名業務干將,她的內心擁有的不是驕傲,而是一顆平淡的心。“其實在我的這個位置,誰去干,只要他想干就一定能夠干出成績的。”她說,“分來的案子總要認真完成好的。”
2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付出就會有收獲
在交通巡回法庭工作,總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很多案件,應嵐都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應嵐清楚地記得自己處理過的一個案件。一個從外地到金華來打工的30幾歲的年輕人,以開車為生的他,本來可以帶著兩個孩子過著幸福的生活。但是,命運總愛和人開玩笑,在一起交通事故中他不幸撞斷了腿。這樣一來,在金華,他根本沒有能力生存下去。碰巧肇事的一方司機家里也并不富裕,加上他的兒子還在上學。一場車禍,對兩個并不富裕的家庭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應嵐作為審判長,她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就在兩個家庭之間多方調解,講清道理,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受害的一方得到應有的賠償。終于,在她的調解下,事情有了一個完美的解決。
但是,在看似風光的工作背后也有苦惱。在一次肇事案件中,一個老太太被一輛安徽籍的車輛撞傷了。代表肇事一方來協商的兩個男子,對交通事故的處理有一定的了解。在他們看來,交通事故的賠償應該由保險公司賠償,而作為肇事的他們不需要賠償一分錢。應嵐當時負責調解這起案件,調解的過程中,看著被撞傷的老太太可憐地坐在一旁,應嵐想為她多爭取點賠償,希望肇事的一方出于人道,補償老太太一點損失,便對對方說了這么一句話:“如果你的父母被人撞成這樣,你會怎么想?”此話一出,立馬激起了對方的情緒,他們便指著應嵐的鼻子罵她,并拿起桌上的案卷材料向她砸過去。
在交警大隊并不像法庭一樣有法警可以隨時保護。盡管她一再向對方解釋,還是無濟于事,對方根本不聽,仍是對她罵個不停。當時的她覺得特別委屈:一個堂堂的法官被人指著鼻子罵,真的從來就沒有遇到過。之后回到家,她還不能平復自己的情緒。
不僅受到過委屈,也遇到過不講道理的當事人。一名兒童被車撞傷,其父母要求對方賠償精神撫慰金等多項損失,但是根據孩子的傷情及規定,這些賠償都是沒有的。這樣一來,當事人不干了,無論應嵐和工作人員怎么做工作也沒用,他就是要把小孩丟在巡回法庭。這下可好,惹怒了對方,抓起身邊的鐵棍就像要打架的樣子。在這樣危急的情況下,應嵐和工作人員只能把負責這起案件的交警叫過來制止沖突。之后,應嵐和工作人員首先安撫當事人的情緒,告訴他這樣做會給自己的孩子造成什么樣的影響,通過教育來讓當事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在巡回法庭工作遇到過的事情很多,工作中的她只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當事人。盡管有憋屈的時候,但也有讓人感覺有成就的時候。說起甜,應嵐的臉上滿是知足。她說,有一個老農民騎著電動車,把自己家種的菜裝在編織袋里,拿到法院說一定要給她,為了謝謝她在調解中幫自己爭取到的賠償款。
她告訴記者,自己這么多年的案子辦下來,從剛開始的書記員到現在的副庭長,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付出就會有收獲。她說:“在法院工作,雖然辛苦,但是只要認真干,就會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