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開始的失業為生活發愁,到如今帶動更多的失業人員再就業,金紅英和她的丈夫前后只用了半年時間,就把來料加工點辦得有聲有色。今年2月,市區城北街道鄭崗山社區的金紅英,在社區的幫助扶持下,做起了平車縫紉、鉛筆等來料加工工作,帶動了轄區40多位失業人員就業。同時,她還在雅畈、司光南廣場設點,帶動近100余位失業人員就業。
今年以來,鄭崗山社區把建設“創業型社區”作為為民辦實事的工作之一,積極構筑平臺,創新模式,建立健全促進再就業長效機制,創建了陽光俱樂部,服務轄區失業人員,帶動一大批高校大學生創業。陽光俱樂部成立以來,一大批有創業愿望的失業人員及高校大學生逐漸成長起來。
轄區公有制咖啡的首創人胡成辰是牽頭人之一。去年12月,他想開一家屬于金華人自己的咖啡屋,尋找50至80個投資人,每人出資5000元至30000元不等。今年5月,這個想法變成了現實,這家公有制咖啡進入了試營業階段。以他為首的公有制咖啡設有40位股東,大多數都是高校剛畢來的大學生。
“公有制咖啡是大學生創業基地,為想創業的人士提供工作、社交、娛樂空間,做一個真正的社交平臺!焙沙秸f,在這里,大學生可以學習創業理念,學習生意經。充分帶動有創業意向但又不知如何創業的高校大學生,也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創業平臺。
為了使更多人積累經驗,發揮才智,陽光俱樂部還吸收了一大批創業典型,搭建大學生創業交流活動平臺,提高創業運營管理能力。把更多愿意傳授創業技術、愿意幫助失業人員的典型吸納進來,取得了積極成效。
如今,一大批創業人員在社區的幫扶指導下,不僅實現了創業,還帶動了就業。轄區下崗失業人員創辦的來料加工點,帶動了近200余人就業。社區還制定了相關工作方案,從各個環節指導創業人員選定創業項目,從而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