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記婺城區人大代表傅旭平
敦實的身板、古銅色的皮膚、睿智的語言,記者第一次見到傅旭平的時候,他說自己是生意人,可他給人的印象就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除了區人大代表這個頭銜,今年55歲的傅旭平還是塔石鄉黃康村黨支部副書記。自他擔任村干部以來,盡心盡責為村里干了不少實實在在的事,做路、開通公交車、改善硬件設施、照顧老人……在黃康村,甚至周邊幾個村,只要一說起傅旭平,村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說:“旭平這個人不簡單!”
傅旭平1984年從部隊退伍以后,當年就被選上村支書,“我知道,能被選上村支書,是村民對自己的信任。”傅旭平說,這對他來說既是壓力,也是動力,當時就想著怎么做對家鄉父老好,那就放手大膽去做。
要致富,先修路——傅旭平任村支書的第一年,就想到要先把村里的路做好,他努力多方籌資,聯系相關部門,用了3年時間,唯一一條連接鄉道的柏油路終于通車。路通了,要有車——為了方便村民出行,傅旭平主動找到公交公司,通過協商和努力,村民終于能在家門口就坐上公交車了。“有路了,靠山吃山的村民就可以把毛竹、木材運出去賣,收入就高了。有車(公交)后,村民就不用靠步行進城買東西,時間和精力就省下了。”傅旭平說。
“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只要旭平出馬,都能順利解決。”黃康村不少村民這樣說。6年前,村里的一條環村公路發生塌方,塌方的山體是村里一農戶家所有,村干部多次上門,可該農戶還死活不肯讓人清理,理由是塌方的土石是他們家的。“再拖下去的話不僅會影響出行,還有對過往的車輛和村民的安全造成威脅。”在金華做生意的傅旭平得知此事后,自己掏錢買上一些禮物就立馬上這農戶家去了,沒想到這農戶一見傅旭平來,還沒來得及說就同意清理了。“村民難免會因為一些小事轉不過彎來,但只要好好講道理,都是講得通的。”傅旭平說,只要自己尊重大家,大家自然就會尊重自己。
傅旭平對待村民就像對待自己家人一樣。他在城里的時候,要是村民不認識路,他會自己開車帶路;要是來看病,他會幫忙找好醫院;要是找有關部門辦事,他會加以指引……總之村民找他辦事,他從不推諉。傅旭平每次回村里,都會為村里的老人帶些吃的用的,關心他們的生活;每年還會自己出錢聯系戲班,讓村民免費看戲;村里誰和誰有糾紛,他會主動上門調解。有人風趣地說,傅旭平在城里的時候是“辦事處”,在村里的時候是“調解員”。
“人大代表就像是一個傳聲筒,要把老百姓的呼聲傳遞給有關部門,而干部的作用就是為老百姓解決問題。”傅旭平表示,婺城區“兩會”期間,他提交的議案都是從老百姓中收集而來,他覺得這是一份莊嚴神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