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大討論”系列評論之三
“放下包袱,開動機器”這句話,出自毛澤東同志寫的一篇雄文,叫做《學習和時局》。他說:“為了爭取新的勝利,要在黨的干部中間提倡放下包袱和開動機器。”他所講的放下包袱,“就是說,我們精神上的許多負擔應該加以解除”。因為,“有許多的東西,只要我們對它們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覺性,就可能成為我們的包袱,成為我們的負擔”。他所講的開動機器,“就是說,要善于使用思想器官”。因為,有一些人背上有了包袱,“就不肯使用腦筋,他們的聰明被包袱壓縮了”。雖然講話的時代背景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是這篇雄文在今天仍然不失其積極的指引意義。
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就是要把黨員干部的思想從各種主觀偏見和各種束縛中解放出來,使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來一次大洗禮,觀念來一次大沖擊,激情來一次大迸發,為婺城大發展、快發展積蓄和釋放新的能量。為此,迫切需要我們放下包袱,就是放下束縛我們手腳的不合時宜的包袱;我們需要開動的機器,就是要再來一次思想大解放。拿出“殺出一條血路”的氣魄,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氣勢,拿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概,贏得婺城發展的先機。
解放思想是思想觀念領域的一次深刻變革。對婺城區廣大領導干部來說,無異于一場思想上、觀念上、精神上的自我革命。所謂革命,就必然要觸及每個干部靈魂和思想的深處。但這場革命的目的,卻在于找到隱藏在干部思想深處的障礙因素,堅決破除頭腦中一切與科學發展觀不相符合的觀念,落實在工作思路和方法上,真正做到敢字當頭、敢走新路,從習慣于過去那些經驗辦法的定式中,轉變到繼續改革創新的思維上來。我們一些黨員干部之所以會背上思想的包袱。大致有三種情況:一種是煮熟的鴨子“嘴硬“,死不承認差距;一種是認識到差距,自找臺階下,自我安慰,自我解脫;一種是承認差距,但無所作為,聽之任之。面對眼前的差距,談解放思想,總是擔心是不是自揭瘡疤給別人看,是不是自找麻煩自尋煩惱。背負這樣的包袱,既怕目睹別人的長處,又怕正視自己的差距,解放思想也就成了時髦語。
把背負著的包袱放下,才能開動機器輕裝前進。婺城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和全區人民的努力,取得了一些驕人的成就,一些干部難免滋生自滿的情緒。在他們看來,按部就班的工作,安逸舒服得很,為什么還要解放思想呢?想不通。實際上這就是不思進取,看不到差距,背上了不想干、不敢干、敢不了的包袱,同時喪失了自覺性的典型表現;而“不敢去闖”、“畏手畏腳”,“聰明被包袱壓縮”,也就不出人意外了。但是我們須知,婺城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經濟社會發展要上新的臺階,需要以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排頭兵的標準審視自己。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這些年來我們的發展成績固然較好,但之所以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一方面是婺城區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反映,另一方面正是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還不夠深入、推動科學發展的新思路新措施還不多的反映。而不觸動思想深處,就不可能進行制度創新。換言之,只有從思想深處挖掘問題,從轉變干部作風中解決問題,才能把解放思想落到實處。
全區各級領導干部都應該檢查一下自己身上是否還背著這樣或那樣的包袱。背著的,就把它放下來,既不為過去的成績所困,也不為過去的經驗所困,讓自己的精神獲得解放。完全可以預見,那些放下了包袱的干部,就會自覺把婺城發展放在區委期望的發展戰略定位上、放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放在全國發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和謀劃;就會不受習慣做法束縛,不為任何風險所懼怕,不受現有知識所局限,不受地域觀念限制;就會跳出婺城看婺城,真正樹立世界眼光,增強憂患意識,為婺城贏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為浙中城市群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只有放下包袱,心平氣和,真正靜下心來,才能心平如“鏡”,然后從“鏡子”中清晰地照出自我的本來面目,看清真實的自我;從“鏡子”中清晰地照出一個地方的外圍環境,看清一個地方的發展現狀。反之,背著包袱,人云亦云地談解放思想,始終難以真真正正、徹徹底底地進行思想的脫胎換骨,難免陷入走過場的泥淖,解放思想的實效就無從談起,新一輪的繁榮發展就無從談起。因此,我們都要卸下背上的包袱,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將改革開放的大業向前大大推進一步,給婺城60萬人民帶來一個美好的明天。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