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羅埠鎮投入近300萬元,全力開展集鎮建設。到目前為止,已完成大小路網建設、集鎮路燈亮化、垃圾池改造、花壇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并積極籌建一套市政設施管理體制等,讓羅埠成了婺城西部黃土地上一個亮麗的小鎮。
章彩蓮:最期盼的事情實現了
在金華市區住了一年,去年春節前夕,羅埠鎮中心小學的退休老師章彩蓮回到羅埠,驚喜地發現了集鎮上的一些新變化。剛到集鎮路口,她便看到,在解放思想大討論的廣告牌下,一條新做的人行橫道通向集鎮商貿街,旁邊開辟了新的花壇,剛栽的植株在風中輕舞,路旁一排新立的路燈美觀大方,整個集鎮一派新氣象。面對此情此景,章老師不禁拍手叫好。
章彩蓮家在羅埠老街上,到了晚上,準備到商店買東西的她一出門就發現老街亮堂了許多,以前壞的、舊的路燈全都經過整修,映著屋檐下的紅燈籠,讓原本古舊的老街平添了幾分節日的喜氣。
除了路燈亮起來,還有一件事讓章彩蓮興奮不已。原來,羅埠鎮高級中學、羅埠初中、羅埠中心小學這三所學校都處在同一地段,而羅埠小學與省道之間的那一段路,是學生上學的一條重要道路,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修好,一下雨,坑坑洼洼的路面更是泥濘不堪。身為老師,章彩蓮最大的期盼就是這條道能建成平坦的水泥路,方便學生們上學。去年,羅埠鎮將這條道路的建設納入集鎮建設規劃中,加足馬力盡快修好了這條道路,方便了幾千名學生出行。興奮的章彩蓮老師沿著修好的路來來回回走了幾遍,禁不住說:“這下好了,學校的學生上學就方便安全多了!”
張鮮云:我住的地方不比城里差
當記者看到75歲的老太張鮮云時,她正提了一籃子的菜和一桶水,精神矍鑠地從水井邊走回家。“這口井里的水比自來水好喝,現在我家門前通到大道的路修好了,我每天都沿著這條路到水井旁洗菜提水,很方便。”沒過5分鐘,張鮮云就到了自己家門口。
張鮮云從小便住在羅埠老街上,是羅埠集鎮變化的“見證人”。張老太的兒女都在外面上班,因此她平時喜歡到左鄰右舍串串門。盡管身體硬朗,但老街及附近的道路都已有些破舊,孩子們總是要擔心老人的安全。今年子女回家過年時,張鮮云帶著他們逛了逛亮堂起來的老街和修好的道路,子女們表示“很高興”,都說現在老鎮變得方便多了。
自從孫家到董家段的沿江道路做好之后,衢江邊便熱鬧了起來,每天都有不少的人到這來散步休閑,觀賞江景。平時沒事,張鮮云也會約上幾個鄰居,走到衢江邊,沿著衢江一邊散步一邊聊天。“羅埠以前就是碼頭,在我小時侯,最熱鬧的地方就是江邊,現在這條沿江道路修建起來,成了大家游玩的好去處了。”張鮮云說。如今,張鮮云的子女都在外面有了自己的事業,希望能接母親到城區去生活,但張鮮云還是習慣了住在羅埠老鎮:“這里方便舒服,空氣又好,可不比城市里差呢!”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