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崛起爭先
建設婺城一流現代商貿城區
——新獅街道黨工委書記姜雍祿談建設繁榮新獅
2002年9月,新獅街道撤鄉建街,轄區總面積約22平方公里。 2003年10月,新獅街道撤村建居,現轄沙溪、楊家相、姚垅、唐村、下裴、高村6個行政村;五一、道院塘、車頭、康頭、十里牌樓、方井頭、后垅、勤儉、駱家塘9個村改居社區;玫瑰園、柳湖花園、浙師大、東方前城4個純社區。轄區總人口約43000人,其中農業人口6000多人,外來人口21000多人。
2008,科學發展年
新獅街道地處金華北大門,緊貼杭金衢高速公路的互通口,轄區內有總面積達5.8平方公里的金華市城北綜合區,街道北鄰秀麗的雙龍國家風景區,南接金華傳統的核心城區,東連金東區,西接浙江師范大學,是金華市向北拓展的準市區和婺城新城區的重要城市區塊。2008年,新獅街道財政稅收突破億元大關,達1.1億多元,成為婺城區第二個財稅收入億元鄉鎮(街道),農民人均收入6517元。
“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這是街道充分發揮地理優勢, 主動應對經濟困難,科學謀劃,統籌發展,全體干部群眾共同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集中體現。”談到財政稅收突破億元大關時,新獅街道黨工委書記姜雍祿說。
新獅街道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和交通優勢。杭金衢高速公路、二環北路、環城北路東西橫穿全境,迎賓大道南北縱貫全區,高速公路以北以丘陵地帶為主,是街道的主要農業區,主產蔬菜、柑橘、佛手、樹樁盆景等,高速公路以南土地已基本被國家征用,是金華向北拓展的準市區,主要以工業、房地產、教育、第三產業為主。
姜雍祿說,這為我們發展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增強了街道開發建設力度。2008年,街道工作主要體現出三大亮點:
一是通過“百日攻堅”活動,有效破解了后垅自然村征遷、正方出讓地塊政策處理和220KV送電線路工程政策處理工作,為街道轄區內的園區開發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是創衛工作成交顯著。新獅街道是一個既有農村、村改居、純社區的街道,城鎮建設難度大。在2008年開展的創衛工作中,街道先后投資995.32萬元,對城北綜合區內的道路、雨污水管網、人行道、路燈等進行完善,并開通了K38、352兩路公交線路,極大方便了園區職工的出行。
三是村莊整治實施順利。截至2008年底,新獅街道已完成五一、車頭、后垅、方井頭、勤儉5個村的村莊整治;勤儉社區列入區級創衛示范精品社區;街道15個村(居)全面完成農村飲用水改造任務;康村、車頭、沙溪、高村、道院塘等5個村完成新農村電網改造,預計到2010年,街道15個村(居)將全部達到新農村電氣化村標準。
2009,崛起爭先年
2009年,對于新獅街道來說,又將迎來新一輪跨越式發展,也是街道能否把握發展機遇,實現崛起爭先、繁榮發展的關鍵一年。姜雍祿介紹,今年,街道中心工作將圍繞后垅自然村拆遷、高速公路拓寬改造、西氣東輸等6項工程,圍繞民生問題的改善、幫助農民增收、圍繞“6+1”工程,全面推進新獅繁榮發展。
“重中之重是抓好‘6+1’”工程。”即:抓好園區經濟、校園經濟、交通經濟、農業經濟、房東經濟、來料加工經濟和抓好村(居)組織建設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
抓好園區經濟。轄區內的城北綜合園區占地5.8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基礎設施共投入5.6億元,已成功出讓商住用地733畝,有東方前城、上城華府、翠竹庭院、芙峰花園、山水人家、都市歐情等樓盤。19家入園企業已建成投產。工業經濟以服裝、五金工量具、彩印包裝、家具、塑膠管業等產業為主,有丁丁彩印、高峰管業、興華皮件、嘉洋服裝等26家規模以上企業,園區內的“城北中心公園”、“八婺風情一條街”等,也極大提升了園區開發的品位。
抓好校園經濟。新獅街道轄區內有浙江師范大學、師大附中(金華二中)、上海財經學院金華學區、金華商院、金華市十六中學、柳湖小學、北山路小學等教育機構;有市公安局、市委黨校、市委統戰部、區檢察院等20余家行政事業單位,直接推動了街道服務業的發展,幫助下崗職工再就業。
抓好交通經濟。杭金衢高速公路、二環北路、環城北路東西橫穿全境,迎賓大道南北縱貫全區,不僅增強了街道的招商吸引力,還形成了以環城北路和金帶街為代表的汽摩配一條街,集中了汽車銷售、汽車配件、汽車裝飾等行業的60多家商鋪,極大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抓好房東經濟。目前,街道已形成以五一、駱家塘、道院塘社區為代表的房東經濟圈。兩個社區常駐外來人口超過1萬余人,僅房租一項,每年給當地居民帶來不菲的收入。
抓好農業經濟。位于新獅轄區內的杭金衢高速公路以北是街道的主要農業區,主產蔬菜、柑橘、佛手、樹樁盆景等,養殖業以奶牛為主。為此,街道將積極幫助廣大農民推動生態農業改革,充分借助農民信箱、農村遠程教育等平臺,實現農業現代化。
抓好來料加工經濟。由于新獅街道不但有村,還有村改居、純社區,需要街道發展多種經濟形式,2008年,街道參加來料加工人數達2600余人,發放加工費1100多萬元。今年,街道將進一步拓展來料加工發展空間,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抓好村級組織建設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積極推行村(社區)干部創業承諾“雙述雙評”制度;繼續加強社區、企業黨組織開展“兩新”規范化建設力度;嚴格執行“兩推三定四公示”制度,做好發展黨員規范化工作,切實發揮黨員模范先鋒作用。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