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平臺,需要一個好的機制。金西三鎮積極探索大學生村官管理辦法,此舉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創業創新熱情,你看——
54名大學生扎根農村顯身手
“我們村里有許多閑置的婦女勞動力,最近我正琢磨著是否可以幫她們聯系來料加工,幫助她們利用空余時間賺點生活費。”洋埠鎮后彰陳村的大學生村官金亞崢通過對村里情況的了解,提出這一想法,引起了洋埠鎮領導的興趣。贊賞之余,洋埠鎮組織委員方志敏告訴記者,今年洋埠鎮共來了10名村官,可是如何讓這些大學生村官進得來、留得住、用得好,更好的服務于農村經濟建設?關鍵在于管理。為此,金西三鎮均拿出了高招,從管理范圍、工作職能、管理服務、培訓教育、考核獎勵五個方面對大學生村官的工作進行規范化管理,目的就是希望他們能夠在農村真正地有所作為。
記者了解到,大學生村官剛剛走出學校,社會知識和社會工作經驗幾乎沒有,理想與現實有很大差距。來到鄉鎮后,鄉鎮首先要做的就是讓他們克服心理上的不適應和寂寞感,讓他們消除從城市的繁華熱鬧到農村的平靜枯燥之間所產生的巨大落差。方志敏介紹,為了幫助村官們了解農村工作,鎮里要求他們上山下田、走村入戶,真正地融入農村,掌握村情、民情,積累農村工作經驗,并增強解決農村矛盾和問題的能力。并以“鄉土化”的培訓方式組織大學生村官集中學習農村政策、農村法律法規、農業產業化知識、農村實用技術、村務管理及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面的知識和工作方法。
幾個月下來,洋埠鎮的10名村官,參與了村里的村莊整治、計劃生育等工作,也都有自己的工作心得。有的說,因為書記長期在外,所以對村里的工作比較難以掌握;有的反映暫時還難以融入農村的工作;有的在工作中碰到了政策不明的問題。但令人欣慰的是,由于大學生村官多數都是高素質人才,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接受能力也較強,所以一旦他們明白了自己的崗位職責和主要任務,他們便能大顯身手。
據洋埠鎮的大學生村官們反映,“鎮里其實對我們挺重視的,三年一晃就過,鎮里本著對我們負責的態度,出臺了管理辦法,讓我們可以發揮作用。”他們告訴記者,“通過農村基層的工作也讓我們務實了很多,學生時代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但是幾個月下來,我們發現干事情要腳踏實地。”方志敏說:“雖然大學生村官們很多還是在農村長大的,但是他們這一代對農村的了解并不深。深入地了解基層的運作機制后,能讓他們更好地了解社會,對以后確實有很大的幫助。”方志敏還說,村官們的到來,也無疑給村里帶去了活力,而且,經過村官們給鎮里報上去的材料都非常規范,效率也比原來高多了。
據了解,目前金西三鎮共有54名大學生村官擔任村(居委會)主任助理,其中湯溪鎮26名,羅埠鎮18名、洋埠鎮10名。除了洋埠鎮以外,湯溪鎮與羅埠鎮也都分別制定了《大學生村官管理辦法》。同時,各鎮表示,以后將會陸續出臺相關優惠措施,鼓勵村官們創業,在帶頭創業致富的基礎上帶領群眾致富,并讓他們真正在所駐村擁有一種歸屬感,在工作中擁有一種成就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