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國大典》、《抗美援朝》到《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二十周年》……郵票見證了新中國不斷向前的發展歷史。從《全面取消農業稅》、《青藏鐵路通車紀念》到《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郵票又體現出了中國繁榮富強的步履。郵票,做為獨特的載體,方寸間盡顯大千世界,凝聚歷史煙云
我今年78歲了,單名井,字定一。祖父給我取名廖井,是希望我的一生能夠像一口井水一般,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人生的漫漫道路,走得平穩坦蕩。上學前,父親給我取字定一,是要求我無論功課還是文體活動都要力爭第一。于是,幾十年來,我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干一行愛一行,這其中便包括對集郵的熱愛。
1949年5月17日,我告別了交通部立玉山鐵路扶輪中學,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五兵團部隊。當年發行的建國紀念郵票,讓還在部隊的我著了迷,于是開始搜集各種具有政治影響和重大歷史意義的郵票,而軍營生活則使我對軍事方面的郵票倍加喜愛。在建國初期,我逐步認識到集郵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好形式,又是健康有益的娛樂活動,我的集郵生涯由此展開。
1951年,我離開部隊進入滬局杭州鐵路分局金華中心站工作,對郵票的喜愛愈加濃厚了。我對吃穿沒有任何要求,省下的錢總是用來買郵票郵品。每個周末,我都要去市區郵政局購買新發行的郵票郵品,和郵友交換喜愛的郵票,交流集郵的趣事,至今從未間斷!都]》會第一時間提供新發行的郵票,為我們這些郵票愛好者提供最新的郵品資訊,因此我“每刊必讀”。鐵路部門工作的特殊性,也為我集郵提供了許多便利。當時,只要有同事外出,我都會請他們幫忙買在當地發行的首日封片戳連郵票或小型張。當年為尋找珍貴的紅色郵票,我還和郵友曹榮安去過祖國西南邊陲———友誼關。
郵票是文明的載體,內容豐富,意深境闊。集郵又是一項與人同樂的事情,我非常喜歡組織、參加郵協的各種活動。早年還積極參與籌備組建金華鐵路地區集郵協會與杭州鐵路分局集郵協會,并分別擔任金鐵郵協會長與杭鐵郵協副會長暨《金鐵集郵》、《杭鐵集郵》報主編;參與設計具有鐵路特色的各種圖案紀念封;撰寫各種主題的郵文;參加全國各地的郵集巡回展覽活動……現在,每個周末,我都要去市集郵會員之家,翻閱各地寄來的集郵報刊,與郵友座談交流郵事經驗,進一步增加自己在郵票方面的知識以受教益。我全家四代人都受到集郵的影響,特別是外孫女楊蕾在我的輔導下,組編的《我愛新中國》郵集榮獲浙江省級銀獎。
一枚枚郵票?、常學、常新,郵票方寸天地里留下了我點點滴滴的汗水和心血,也記錄了我自己走過的足跡。集郵60年來,我習慣在買了郵票之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和自己的郵識經驗,把不同種類和發行時期的郵票郵品進行分類收藏,裝訂成冊,并撰寫相關筆記和新聞報道。1995年,我伴隨程文高郵友開展集郵研究萬里行活動。約兩個月時間,經由13個省24個城市,進行采訪調研郵事情況,并與全國的集郵專家和工作者們,一起探討推廣集郵之路,還特制“喜結郵緣萬里行”紀念封近千枚,以便路上寄發聯絡使用。我返程回家,深有體會地寫了長篇旅文《姹紫嫣紅常遇春,真摯友誼總關情———喜結郵緣同心萬里行壯舉圓滿成功側記》約四萬字,并配相關照片,分期刊登在《杭鐵集郵》、浙贛鐵路玉中《校友報》上,喚起了集郵同仁的共鳴。
集郵60年來,祖國的巨大變化我看在眼里,甜在心中,熱愛祖國、熱愛軍營、熱愛建設、熱愛奉獻……我牽頭組織舉辦了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前進》、《八一南昌起義井岡山道路》、《兩萬五千里長征雄關漫道》、《抗日暨反法西斯戰爭烽火》、《祖國四個現代化建設輝煌成就》等為主題的系列郵展。最近,我正忙著聯誼組織金華市漫畫家協會與金華鐵路車務段集郵協會成員,舉辦《祖國頌》郵集暨詩畫巡回展覽,其中包括郵票、封片戳上千枚。我們先后前往鐵路、部隊、農村、社區、校園巡回展出,參觀的鐵路職工、部隊官兵、鄉村農民、社區居民、校園師生達上萬人,還將去上海鐵路博物館參出。這些郵票郵品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成長歷程及新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情景。
不久前,我榮獲了中國國學研究會舉辦的“建國60周年中國文學藝術最高成就獎”,這些無疑是對我極大的鞭策和褒獎。我還要繼續收藏更多反映祖國新時代建設、實踐科學發展觀等主題的郵品,并帶到社會上去巡回展出,讓郵票多“露面”,并將其背后所蘊涵的知識和歷史故事傳遞給更多的人知曉。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