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大家黃賓虹,出生于金華城區的鐵嶺頭,直到19歲才離開金華。他在金華度過了童年、少年的美好時光。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金華的山水之外,還有曾經教育過他的8位金華老師。他們分別是黃濟川、黃秉鈞兄弟,李國檉、李國棠兄弟,趙經田、應芹生、邵賦清、陳春帆。
1950年9月4日,我國的“一代詞宗”夏承燾在其《天風閣學詞日記》中寫道:“午后持貞晦函詣黃賓老,賓老允作畫壽七十。聽其談學畫經歷,謂兒時避亂金華,其尊人菊(鞠)如先生,以集資來往金華、蘇州販布起家,延金華黃梅溪教賓老。賓老六七歲時,即每晨學畫兩小時,迄今八十年不廢……”《黃賓虹年譜》上也寫道:“黃賓虹原籍安徽歙縣,出生于金華市鐵嶺頭。父為布店老板,請一舉人黃梅溪執教賓虹。”
1950年,黃賓虹已經87歲高齡,他在與夏承燾談論學畫經歷的偶然間,能隨口說出其年少時先生的姓名,可見對這位黃梅溪老師有著深刻的印象和深厚的感情。那么,這個黃梅溪到底是何許人呢?
第一位老師黃濟川“六歲畫龍于壁,逸逸有生氣”
根據《光緒金華縣志》中的記載,光緒二年有一名舉人名叫黃濟川,字梅溪,而清代金華縣舉人中姓“黃”且以“梅溪”字號的僅有“黃濟川”一人,由此可知,黃梅溪即黃濟川。據民國四年《續修浙江通志采訪稿·黃濟川列傳》中的記載:“黃濟川,字梅溪,塘下人。幼穎敏,博學工文,善書畫,尤以墨梅著名。六歲畫龍于壁,逸逸有生氣,人目之為顧長康。入泮后,家貧,授徒以自給。邑之名士,皆出其門。”
在身為舉人的黃濟川等人的諄諄教導之下,就在黃濟川中舉的同一年,即光緒二年早春,黃賓虹隨父返原籍安徽歙縣應童子試,名列前茅考中秀才。但除了應試教育,“博學工文,善書畫,尤以墨梅著名”的黃濟川,對年幼的賓虹在繪畫方面的天賦和悟性顯然是不會忽視的,在授賓虹四書五經、詩詞文賦之余,必定也教過一些書畫方面的技巧。我們有理由相信,黃濟川在繪畫方面肯定給過黃賓虹一個很好的啟蒙。
第二位老師黃秉鈞教黃賓虹“舉業”
黃賓虹在《自撰年譜》中記載道:“(光緒)庚辰,返歙應院試,獲雋……遷城東三牌坊。從黃蕓閣師習舉業。家用恒不足,省衣節食。”那么,這位黃蕓閣又是誰呢?
筆者在收集整理黃濟川資料的過程中,在赤松《金華玉泉錢氏宗譜》中發現有一篇由黃濟川作于光緒三十四年的《錢母鄭孺人家傳》,其中寫道:“……肇華年十八始慚悔悟,自怨自艾。適同邑黃虎溪先生設帳泉村,命師事之,頗孟晉。嗣后從余弟蕓閣游……”根據文章中的敘述,我們可以知道,黃蕓閣(蕓閣為號,名為秉鈞)為黃濟川胞弟,并由此可知,黃濟川和黃秉鈞兄弟均做過黃賓虹的老師。
根據史料記載,對照《黃賓虹年譜》可以推斷,黃濟川給黃賓虹授課的時間基本可以確定在同治九年(1870)到光緒五年(1879)這10年間,也就是黃賓虹7歲到16歲的時候。到光緒五年,黃濟川入幕郡守,因公務纏身,無暇授徒,但此時,黃賓虹之父黃定華與黃濟川已相交近10年,情誼深厚,于是黃濟川便推薦自己的弟弟黃秉鈞繼續為賓虹授課,直到光緒八年(1882)春,黃賓虹離開金華為止。 師生竟是同宗
筆者對照兩地的宗譜,發現黃濟川、黃秉鈞兄弟和黃定華、黃賓虹父子皆為東漢孝子黃香的后代,至晉元帝時,有祖先名叫黃積,字符集,守新安,生二子:黃尋、黃苾。黃尋仍居新安,黃賓虹屬這一支。黃苾則遷居金華,形成金華黃氏,黃苾為金華黃氏始祖,黃濟川兄弟屬這一支。論資排輩,黃濟川當為黃賓虹叔輩。
當年,黃定華請黃濟川來執教賓虹,有三個理由:一是因為黃濟川是當時儒師的佼佼者,以資歷學識而言,都在黃賓虹諸師之上;二是因為部分宗族觀念,認為由同姓同宗的黃濟川來當賓虹的老師,必會盡心教誨,不致敷衍;三是因為黃賓虹的父親黃定華也喜書畫,尤擅畫梅,這與“善書畫,尤以墨梅著名”的黃濟川志趣相投。所以,黃濟川是黃定華眼中最恰當的人選。
此外,根據曹宅龍山村的《龍山張氏宗譜》卷十八記載,光緒六年九月到光緒八年二月期間,黃濟川曾與劉逢庚等16人聯名推薦鄉紳張作楠(清嘉慶進士,徐州知府,著名天文學家)入祀鄉賢祠之事,為金華的地方文化事業作貢獻。巧的是,這16人中,還有一位也是黃賓虹的老師,他就是廩生李國棠。由此可見,當年黃賓虹的父親黃定華為兒子所請的老師,都是當時金華地方上的名人,正是在這些人的精心教導下,黃賓虹才踏上了讀書、學畫的成長道路。相關鏈接黃賓虹的8位金華老師
邵賦清:今婺城區湯溪人,黃賓虹5歲到7歲時從其習四子書,為黃賓虹的童子師。
李國檉(字灼先)、李國棠(字詠棠,善山水)兄弟:黃賓虹居羅店時,從其兄弟二人學文詞書畫,為黃賓虹的業師。
黃濟川(號梅溪):今金東區塘雅人,黃賓虹7歲到16歲時的先生,為黃賓虹的恩師。
趙經田(秀才)、應芹生:黃賓虹12歲時,從其習詩文詞書畫。
黃秉鈞(號蕓閣):塘雅人,為黃濟川的弟弟,黃賓虹17歲至19歲時,從其習舉業。
陳春帆:義烏人,黃賓虹16歲時從其學人物畫。(黃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