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婺城回響】
開欄說明:江山如此多嬌,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在“十九大”召開之際,本報特設專欄,借助行業帶頭人的視角,展現婺城人在經濟、文化、教育、環保等各領域所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績,傳達婺城百姓聆聽“十九大”中國發展最強音后的心靈回響。
連日來,80歲的“環保老人”曹榮安帶著一隊志愿者在金華市區江北人民廣場等地辦巡展,忙得不亦樂乎。他將1萬多張蓋著郵戳的回收郵票拼成了一個個飽含正能量的大字,“全面法治”、“共筑中國夢”、“強軍夢”、“六色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帶一路”、“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他獻給這個舉世矚目的中國盛會的一份飽含心意的賀禮。
在曹榮安看來,自“十八大”以來,舉國上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要和金華市民一起,把這些讓老百姓過上美好新生活的關鍵詞“秀”出來。
【故事】
從愛好集郵到關注環保
曹榮安出生于1938年,集郵在那個年代是一種大眾時尚。自1959年收藏第一枚郵票,輾轉數十載,曹榮安的藏品已小有規模。然而,1982年,一張印著“一滴水將和一滴血液等價”的郵票深深觸動了他。當時,距離《寂靜的春天》在美國問世已有20年。環境問題在國際社會尚未引起關注。
然而,在曹榮安看來,環境問題不容忽視。從此,環保成為他的主要收藏主題,諸如水資源主題的郵票、門票、調查報告、新聞報紙等都被他放入了收藏夾。1992年,金華市基層郵協集郵聯展上,曹榮安制作了一張“人類只有一個地球”集郵冊,獲得二等獎,引起藏友圈的關注。當年,聯合國大會決議設立“世界水日”,提醒公眾重視水資源問題。
潛移默化間,曹榮安將環保主題收藏落實到了環保實踐,并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當曹榮安從垃圾桶中翻出一個被丟棄的拖把,費力地卸下可回收利用的木棍,從垃圾房里拾掇出廢棄的硬紙板,每天堅持用廢水沖馬桶,偶遭他人費解,曹榮安便會一邊繼續自己手里做的事,一邊與人耐心解說,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引導旁人開始低碳生活。
用雷鋒精神支撐環保事業
于曹榮安及他的環保事業而言,200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2001年3月22日是第九個“世界水日”。曹榮安邀請金華市15個大中小學校每校選派兩名在校生參加環保主題演講比賽。同年6月5日(世界環保日),央視播出《方寸之間環保情》,對曹榮安的故事給予了關注。這位“環保老人”一時間成了金華市的“紅人”。他接到金職院師范學院的邀請,給大學生做“環保主題”講座。大學生們聽了都很興奮,紛紛提出想要參與曹爺爺的環保行動。他們一拍即合,一起自制20只廢電池回收箱,帶著集郵展板到學校、社區做宣傳,吸引很多市民成為志愿者。
同年11月25日,曹榮安組織成立全市首個環保組織——綠色之友環保協會。看到《金華日報》有關尖峰山旅游垃圾遍地的報道,曹榮安帶領400多名志愿者到尖峰山撿垃圾,當時的金華商校校長還親自帶領200多名學生參加,引來金華電視臺的跟蹤報道。
為鼓勵曹榮安及其團隊的環保工作,金華市政府給予了5000元獎勵。然而,在當年的年會上,有人提出了“分獎金”的要求。這給了曹榮安很大的觸動,他開始反思——如何才能讓環保事業長長久久地做下去。
“我們這一代人就是聽著雷鋒的故事,學做‘小雷鋒’長大的。時代變了,但不為一己私利,為公共事業做貢獻不能變。我就想,要用雷鋒精神支撐環保事業的發展。”曹榮安回憶說。于是,他發動藏友圈,廣泛收集雷鋒藏品;同步從媒體報道中尋找雷鋒生前戰友的足跡,五次前往拜訪雷鋒生前連長虞仁昌,終于聯系上了全國學雷鋒組織。
2003年3月,曹榮安聯合有關藏友在艾青紀念館開展了為期一周的雷鋒主題藏品展,在全市掀起一陣學雷鋒熱潮。2009年10月4日,曹榮安因其突出的社會精神文明貢獻,入圍“金華市首屆道德模范”。
2010年,曹榮安得到市工商銀行的支持,拿出雷鋒藏品1.3萬件,創辦金華雷鋒文化館。金華雷鋒文化館落成當日,雷鋒生前戰友組團出席揭牌儀式,金華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到場祝賀。
金華雷鋒文化館位于市工商銀行負一樓,總面積430多平方米。在這個有些局促的地下室小課堂里,環保的陽光卻無處不在。用于解說雷鋒螺絲釘思想的道具、坐靠寫字的桌椅、無一不是低碳回收的產物。曹榮安就是那個變廢為寶的魔法師。眼觀四周,過期掛歷的空白反面被印上雷鋒頭像掛在墻上,廢棄的廣告銅版紙被重疊在一起,替代了展陳KT板,一只只曾被丟棄的拉桿箱,被曹榮安和志愿者們清理干凈,翹首等待著它們發揮作用的時刻……
播撒雷鋒精神種子
多年來,曹榮安視環保事業、雷鋒精神傳承為己任,奔走各處,熱情呼號。在香港,在澳門,在臺灣……曹榮安無時無刻都在踐行著他的環保理念,走到哪兒,撿到哪兒。在日本,在韓國,在朝鮮……曹榮安不分國界地宣傳著中國人的雷鋒思想,走到哪兒,講到哪兒,他的環保理念及雷鋒精神宣講詞被現場翻譯為多國語言,遠播全球各地。
2016年5月8日,由婺城區委宣傳部主辦,金華雷鋒文化館承辦的“踐行雷鋒精神,做廣播雷鋒精神種子”研討會暨金華雷鋒文化館建館6周年系列活動在婺城舉辦。雷鋒生前戰友、學雷鋒“兩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學雷鋒基金管委會、中華雷鋒文化促進會)領導冷寬、虞仁昌、喬安山等,來自全國11個省市的40多位學雷鋒藏友,金華市相關部門及婺城區有關領導、傳播雷鋒精神志愿者參加了活動。
在金華雷鋒文化館,每天都有游客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趕來,也有不少外國留學生堅持來這里當志愿者,中國的雷鋒精神正在以嶄新的面貌在新時代傳遞著正能量。
【心聲】
早在2006年,我獲得“浙江省首屆慈善獎個人獎”,2014年,我被評為“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與習近平總書記面對面。如今,聽到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上提出“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水資源,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深受感動,更備受鼓舞。
我們學雷鋒,就是要做好事。我們了解雷鋒事跡,投身環保公益事業,就是要持之以恒地踐行雷鋒精神,倡導環保行為。要做人不怕吃虧,干活不怕吃苦,遇事不怕挫折。我們要緊跟時代步伐,賦予雷鋒精神以新的時代意義,讓雷鋒精神支撐環保事業健康發展,讓清水流回村莊,讓空氣回歸潔凈。
【愿景】
我今年80歲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培養一任優秀的金華雷鋒文化館接班人。這個“接班”并不是簡單的藏品的交接,更是精神和理念的傳遞。我希望這一任接班人能將新時代背景下的雷鋒精神發揚光大,推動金華乃至全國的環保事業邁上新的臺階。
金華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婺城區正在創建“省示范文明城區”。愛護環境,不僅是城市發展的需要,更是人類生存的需要。我希望,在中國新的發展階段,婺城人、金華人乃至全國人民都能建立更自覺的環保意識,像愛自己家一樣愛我們的公共衛生環境。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