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婺城街頭隨處都可以看到飄揚的五星紅旗,汽車上,路燈的燈架上、普通的居民樓、商店前,西市街整條街幾乎都飄揚著五星紅旗,飄揚的紅色成了金秋最動人的風景。這一切無不告訴我們,10月1日國慶已離我們越來越近,而同時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閱兵也離我們越來越近。9月23日,說起國慶閱兵,區人大辦公室副主任李貴林情不自禁與記者回憶參加50周年國慶閱兵時的情景,他激動地說:“參加50周年國慶閱兵,是我一生的榮耀與自豪!
自豪 世紀之交亮出的科技雄兵
1998年10月的一天,部隊接到要組建閱兵方隊的通知。李貴林被確定為閱兵方隊組建前期籌備工作人員。自那一刻起,整整一年的時間,李貴林就與閱兵兩個字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50周年國慶大閱兵是建國后我國閱兵規模最大的一次。譬如是13次國慶閱兵中兵種最多的一次。改革開放后誕生的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武警特警、預備役等部隊,首次亮相接受檢閱。那機動靈活的反坦克導彈,那騎鯨蹈海的艦艦導彈,那笑傲蒼穹的地空導彈顯示了我國雄厚的國防實力,標志著我國國防科技的最新進展。受閱的42種大型武器裝備,在種類上比1984年增加了將近一倍,而且其中95%以上是新型武器裝備,這些新型武器絕大多數是我國自行生產研制的,是改革開放以來部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雖然已時隔十年,李貴林也由部隊轉業到地方,但說起50周年國慶閱兵,還是充滿了自豪。
由于閱兵前期準備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標準高。自接到任務的第二天,李貴林就投入緊張的工作。他具體負責閱兵工作的政治工作,首先進行的是對參閱隊員的選拔與政審!澳强啥际乔Ю锾粢坏,標準體重、身材勻稱、體態挺拔、儀表端正,我記得當時對身高的要求是1.74~1.76米之間,因為我們是裝備方隊,所以對人員政治上的要求更加嚴格!睘榱藥椭鷧㈤喨藛T盡快掌握閱兵訓練要求,他參與編校了各類規范化訓練資料40多本。但在大量繁重的前期準備工作中,對李貴林來說,最緊張、最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還是接受北京閱兵總指揮部的驗收考核工作。
“驗收能否通過,是關系到部隊能否被正式確定參加北京天安門閱兵的關鍵。因此,在距離考核驗收還有不到兩周時間,領導給我下了死命令,要求在一周時間整出文字匯報材料及制做匯報片腳本!蓖瑫r,也賦予李貴林特權:一名攝像師,不準請假;一輛吉普車,24小時待命;參閱人員隨時聽候調遣,配合李貴林做好圖像資料的準備!坝辛祟I導的支持,我就風風火火忙起來。先是整出文字資料,然后改出匯報片腳本!痹缟7點不到,李貴林與攝像師就趕到訓練部隊進行拍攝。為了取得最佳拍攝效果,他們搭了迷彩帳篷,掛起了橫幅。 “我記得那天江西昌河機場的風特別大,給我們的拍攝準備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經過兩天時間的緊張拍攝,完成了80%的拍攝任務。那幾天,由于時間太緊,既不能正常吃飯,也沒有好好休息,甚至連走路都是帶跑的。最后,終于趕在閱兵總指揮部領導到部隊之前一天把匯報片及其它準備工作做好,并得到了閱兵總指揮部的好評,順利通過了考核驗收!彪m說是回憶,但李貴林此時說話的語氣還是有些興奮。
考驗 艱苦訓練只為軍人榮耀
能參加國慶閱兵是每一個軍人的榮耀,但要求也是極其苛刻的,既要嚴整的軍姿、整齊的步伐又要有高昂的士氣。不經過一番脫胎換骨的艱苦訓練根本不可能做到。要達到這一標準,難度可想而知,好在戰士們不怕苦累!拔覀兊挠柧毞謨蓚地方,最初是在江西昌河機場,后來是北京良山機場。其間,剛好經歷了一個冬天,一個夏天。在江西昌河機場經歷了最冷的冬天,那個風刮在臉上真的像刀割一樣,士兵翻頂著的帽子都被風吹走。而進入北京閱兵村時已是夏天,條件也比較艱苦,簡易板房既不隔熱,又沒有空調。每次睡覺起床后,床上都留下一個汗印子!
李貴林介紹,閱兵訓練的苦和累一是體現在訓練的高強度上。閱兵分單兵基礎、裝備和合成訓練三個層次。而單兵基礎訓練和裝備訓練是貫穿全程的,人裝合成訓練重點是人員與裝備的配合,以及裝備先進中的標齊訓練。單兵基礎訓練主要以練齊步、跑步、正步和軍姿訓練為主,“軍姿練習是我們每天的必修課,按‘頭要正、眼要平、胸要挺、腿要直’的標準,必須做到站軍姿兩小時不動、4小時不倒、60秒不眨眼,正步練習連續踢腿200次、單腿站立10分鐘不變形,連貫正步200米無誤差。要做到這些,沒有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軍事素質是做不到的。北京的夏天酷暑難耐,地表溫度有時高達50多攝氏度。每次訓練結束,官兵的訓練服都能擰出水。大家平均每天要喝5升水,但很快都變成汗水,以至于訓練4個小時都不用上廁所,休息時鞋里可以倒出半杯水來。”
針對“不眨眼”訓練也有嚴格要求,“我們規定60秒不眨眼,通常情況下,眼睛自然眨動一次是幾秒種,如有意識地延長眼睛眨動時間,眼睛會出現干澀酸痛反應。剛開始很多戰士都不能做到,經過一段時間的苦練,后來一般都能超過60秒。”
李貴林告訴記者:“國慶閱兵對裝備方隊駕駛員有著特殊的訓練要求,除了精湛的駕駛技術外,還必須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和臨場應變能力。裝備方隊的乘載員不像徒步方隊那樣要走分列式,但除了正步訓練較少外,其他和徒步方隊沒什么兩樣,譬如軍姿定型訓練每天都要進行七八個小時以上。而駕駛方面的訓練盡乎殘酷,‘零誤差’是裝備方隊訓練的標準。比如訓練中,裝備車跑200米,按照時間要求是72秒正負0.3秒,而方隊領導要求方隊駕駛員要實現72秒分毫不差!
在北京良山機楊經過5個月的訓練之后,車輛行進的標齊誤差和騎線誤差均達到3厘米以內,遠遠超過了10厘米的訓練標準。整體行進時,像“豆腐塊”一樣整體向前移動。乘載員站在車上一動不動,遠看就是一堵墻。
難忘,這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經歷
在采訪中,李貴林不斷說:“閱兵任務是神圣的,自豪的,也是最有挑戰性與最難忘的。”做戰士的思想工作是李貴林的重點工作。為了及時掌握每名參閱官兵的思想情況,李貴林給每個受閱官兵建立了“思想動態檔案”,上面記著參閱人員的詳細情況,主要包括:個人簡況、家庭成員、社會關系、經濟、住房及主要困難等情況!伴啽俦彩侨,也有七情六欲。在閱兵訓練過程中,有的官兵失去了親人,有的遇到了家庭變故,有的多次推遲了婚期而得不到女方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戰士的思想極易出現波動。這時,我必須及時了解,幫助他們化解思想問題,化解壓力。晚上時間一般都是安排政治學習和文化活動,也是我找戰士談心的最佳時間。閱兵就是戰場,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能出一點問題。”
李貴林回憶,在正式閱兵前最后一次演練,領導將唯一的現場觀看名額給了他。李貴林說:“那場面真的很震撼,讓人熱血沸騰。當我們的受閱方隊開過來時,心里那種激動很難用形容詞形容。演練一直到晚上12時結束,我跟車一起返回駐地,將裝備檢查入庫,派崗查崗,一直忙到凌晨兩點!
10月1日這天,由于還有部分裝備和人員在駐地待命,方隊領導安排李貴林在營區負責留守工作。“正式閱兵我是在閱兵村電視里看到的,當看到我們的方隊順利通過天安門時,所有留守官兵全都激動地歡呼起來。雖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那個晚上,我與很多戰士都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閱兵結束后,李貴林因工作表現突出,榮立個人三等功。
采訪結束,李貴林深情地說:“為了50周年閱兵,我們努力過,付出過,流過汗,流過淚。雖然在正式閱兵時沒有在現場,但我沒有絲毫的遺憾。這次經歷給我的軍旅生涯留下了最輝煌的一頁。我為參加過50周年國慶閱兵而感到自豪,這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經歷之一!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