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排舞省里獲獎
9月26日,蔣堂鎮直里村一群平日圍著灶臺轉的農家媳婦,勇敢地走上杭城金碧輝煌的大舞臺。在強烈的聚光燈下,伴隨著勁爆的旋律,跳起排舞《美國搖滾樂》,并獲得大賽二等獎。當聽到這個喜訊時,大家都歡呼雀躍。"沒想到第一次從鄉村舞臺走上省城大舞臺,就取得了大賽二等獎的好成績。我太高興了!"直里村文化引導團團長鄭友根高興地說。
據介紹,直里村的參賽排舞《美國搖滾樂》由16人演出,其中2男14女。9月2日,該節目在婺城區首屆排舞大賽上獲得一等獎,為此,被選送參加全省第三屆排舞總決賽。
賽前就怕忘了什么
周美蘭是《美國搖滾樂》舞蹈隊成員之一。比賽當天清晨5點鐘,周美蘭就起床了,吃完早飯還不到6點鐘。雖然距離集合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周美蘭卻很緊張,生怕來不及,她拿出昨晚準備好的行囊,一遍一遍地檢查,生怕落下什么東西。在檢查了5次行囊后,周美蘭走出家門,來到村口集合。
6點半,周美蘭走到集合地點。此時距離出發時間還有半小時,舞蹈隊成員們卻都到了,正在互相討論著表演的注意事項,如道具、舞步和陣型等。"原來大家都和我一樣緊張啊!"周美蘭呼了一口氣,加入討論隊伍。在確定自己沒有落下東西之后,周美蘭走上了送他們去參賽的大巴。7點鐘,大巴準時駛出直里村。
一路上,周美蘭都在回想舞步和與其他隊員的配合。"從來都沒有參加過這樣盛大的賽事。"周美蘭說,她很想早點到賽場,熟悉一下環境,以保不出錯。
最默契的一次演出
"我從來都沒見過這樣的大舞臺。"舞蹈隊成員葉賽紅說,一到現場她就被省城的大舞臺吸引了。而且,心里有一種莫名的驚慌。"參賽的52支隊伍里,只有我們是農村的。"葉賽紅說。
彩排時,看著其他隊伍專業的腳步和動作,直里村舞蹈隊成員們都很心虛。"這次比賽我只要求他們不要墊底。"《美國搖滾樂》指導老師楊軍坦誠直言。
葉賽紅說,新奇和心虛的感覺一直持續到演出開始。
大賽主持人是這樣介紹直里村舞蹈隊的:他們來自同一個村,都是街坊鄰居,三姑大姨,他們都沒有舞蹈基礎,但是配合卻很默契,請觀眾們欣賞他們的舞姿。
"聽到主持人這樣的介紹,我心里豁然明朗。"葉賽紅說,"我們本不是專業隊伍,我們只要表現出自己的水平就可以了。"于是,之前的緊張和心虛頓時消散。
"兄弟姐妹們,不要和別人去比,做好自己就可以了。"音樂開始前,葉賽紅對大家說。
"整個表演過程都很順利,這是他們表現得最好的一次了。"楊軍對隊員的表現非常滿意。
四處表演好戲連臺
也許有人會認為一支農村隊伍在全省大賽得獎只是一個偶然,但是更多的人都知道這次得獎,靠的是實力。"這已經是我們第36次正式演出了。"直里村文化引導團團長鄭友根說。
2007年9月,金華市第五屆文化藝術節召開,直里村舞蹈隊參賽表演,獲得三等獎。
2008年1月到2月,直里村文化引導團到全鎮10多個村進行巡回演出,表演舞蹈、婺劇、小品、武術等不同形式的節目。2008年8月,鎮里組織了迎奧運歌舞大賽,直里村的《歡樂秧歌》得了一等獎。
2008年10月,金華市第六屆文化藝術節召開,直里村舞蹈隊參加排舞大賽,獲得二等獎。2008年12月,受萬里揚公司邀請,直里村舞蹈隊進行了慰問農民工演出。
2009年3月8日,婺城區舉辦集體舞大賽,直里村的舞蹈《歡樂秧歌》獲得特等獎。
2009年8月27日,直里村舞蹈隊帶著新排練的節目《婺酒飄香》,到武警三支隊七大隊進行慰問演出。除此之外,直里村舞蹈隊還進行多場非正式演出。
“直里的曲”享有盛名
直里村一直以來文化深厚,鄉風文明,民間文化活動十分活躍,在當地素有"開化的谷,直里的曲"之說。據村里80歲的老支書鄭恭時說,早在解放前,村上就有坐唱班,俗稱"十響班",吹奏笛、嗩吶、板胡等樂器。新中國成立后,村上還辦起了婺劇團,排演了《百壽圖》、《楊門女將》等10余部古裝大戲和《審椅子》、《送貨路上》等現代小戲。
直里的花棍舞和板凳龍等民間藝術在當地也頗有影響,尤其是花棍舞。據記載,直里花棍舞起源于1949年,由解放軍傳入。村上80多歲的老太太鄭秀蓮就是當初與解放軍學花棍舞的群眾之一。據老太太回憶,解放初期,花棍舞盛極一時。雖然從上世紀60年代末期后,村里便很少表演,但是直里花棍舞依然代代相傳。2005年,老太太重新牽頭成立了直里花棍隊,召集了花棍舞隊員40余人,傳承這一極富內涵的民間藝術。金華電視臺等多家媒體曾對此進行報道。
從2007年開始,直里村里先后組建了舞蹈隊、歌詠隊、戲劇隊、秧歌隊、腰鼓隊、武術隊、健身隊等16支文體隊伍,還成立了全鎮第一個農民文化引導團,村民還自編自演了不少方言快板。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