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金華山 體驗養生游
———八婺作家記者體驗“金華山道教養生游”側記
先秦老子在他的著作中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蕭呵!寥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強名之曰道。”作為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吸取了道家的重要思想,成為中國淵遠流傳又頗具神秘色彩的文化之一。金華山作為道教著名神仙黃大仙修煉之處,又是道教的第三十六洞天福地,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哲學理念吸引了眾多游客。
10月31日下午,來自八婺各縣市的作家、編輯、記者等20多人齊聚雙龍,共同體驗一次“金華山道教養生之旅”。中國的文人,在幾千年的文化浸潤中,儒家與道家的思想早就深入骨髓。能親自體驗一次道家的養生之道,感受一次道教文化的洗禮,大家都十分興奮。
第一站是雙龍洞。洞天福地即道教中所謂地上的仙山,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構成了道教地上仙境的主體部分。除了奇幻的溶洞景觀,道家福地也成了來金華山游玩的人們的一大期盼。臥舟進入洞中,迎面撲來的涼意讓人精神為之一振。往里走,雙龍、壽星、蛇龜、仙人床……一件件鬼斧神工之作讓人嘆為觀止,甬道婉轉通達,低處曲水流觴。洞中鐘乳晶瑩,靈氣氤氳,讓人疑心洞中真有神仙修行。順著臺階往上,隱隱天光,恍若來自天上。“洞天”意謂山中有洞室通達上天,細細觀賞雙龍與冰壺的景致,不禁佩服古人的大膽臆想。
游覽了雙龍洞,已是傍晚,大家在浙江省總工會雙龍工人療養院入住。夜深入靜,聆聽著松濤和泉鳴,仿佛身在天上。
一場突如起來的晚雨,把金華山洗得一塵不染。一早起來,飄渺霧氣在山間彌漫,金華山顯現出它的仙風道骨。行程的第一站是黃大仙祖宮。道長們為我們準備了一場古意盎然的祈福道場。燃起香燭,念起經文,奏起道樂,美好的祝愿伴著香煙裊裊升起,飄往神靈的宮殿。春秋之前的禮樂文明,一部分就散落在道家的齋醮科儀里,那種源自血脈的虔誠,讓我們陶醉在這肅穆的氛圍中。大家沉浸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里,有的潛心閉目,有的默念經文。
做完法事,在道長的帶領下,我們徒步來到被譽為第三十六洞天上洞的朝真洞。在這個歷代道士打坐修煉的福地中,我們依照道長們的講解,坐在稻草編織的蒲團上,凝神屏息,潛心感受天地之間浩渺的靈氣。洞內石壁蒼蒼,讓人忘卻紛紛擾擾的塵世,感覺身內身外一片蒼茫。
“秋季養生茶首出《道藏》,是道家養生之必備品。據現代人之需求,用現代先進工藝精制而成的時令佳飲。秋季肺氣當旺、主燥、主藏,故方用青果、甘菊、桑椹、麥冬、竹茹等清熱潤燥、補肺開音、宣降氣機……”道長娓娓道來。中國茶道蘊含了諸多道家理念,特別是道法自然,更是與道教息息相關。一位作家品過養生茶后,感嘆道:“果然讓人有‘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的感覺。”
打坐放松后,我們又返回浙江省總工會療養院,享用道長精心準備的養生餐,給身心一次徹底的滋養。養生餐口味清甜,所用之物皆為木耳、秋藕等秋季養生良品,精致的造型,柔和的口味,讓大家著實享受了一次食療盛宴。
經過了近兩天道家養生文化的洗禮,大家都被道文化的精深所折服,同時,對雙龍風景區推出的“金華山道教養生之旅”倍加贊賞。在這日益浮躁的時代,人們越來越需要一處心靈的凈土,來感受生命的恬淡與充實,放松自我,回歸自然。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