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區民政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規范管理有一套 百姓實惠看得到
12月8日上午,舟山市民政局副局長余海剛來到城西街道小花園社區的居民劉素貞家中,詳細了解低保金發放情況。據了解,為全面了解我省社會救助和救災工作進展情況,省民政廳組織了社會救助和救災工作交叉檢查,舟山市民政局來我區檢查。檢查組先后來到白龍橋敬老院、避災點檢查,并實地走訪了乾西鄉、城西街道等地的低保戶、醫療救助對象,了解我區的社會救助和救災工作情況。
62歲的劉素貞原先是裁縫,后突發重癥肌萎縮導致癱瘓,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因為重病,不但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還欠下了很多債務。丈夫原來做小生意,后突發心肌梗塞,雖幾次搶救過來了,但現在連走路也經常跌倒,夫妻二人無退休工資,兒子現就讀大二,一家人靠親朋好友的幫助和政府救濟過日子。現在,一家人每月可享受低保金880元,每年春節,民政部門還會發放慰問金、物價補貼等1000多元。當她看到民政部門領導上門時,激動地說,現在國家的政策好,真得很感謝民政、街道和社區的工作人員。
近年來,婺城區的社會救助和救災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從困難群眾最直接、最關心的問題著手,加強制度化和規范化建設,為穩定社會和促進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據了解,到今年三季度止,全區共有低保對象5617戶8701人,占全區人口的1.74%,人均月救助額城市居民達251元,農村達173元。并且,今年對全區的五保戶、低保戶和低保標準150%以內的邊緣困難群眾以及大病困難戶的住院醫療實施分檔救助,累計救助2333人次,救助金額273.07萬元。今年還加強避災工程建設,建立了4個避災點,在汛期安全轉移災民187人。
在管理上,我區低保對象實行動態管理,區民政局鼓勵他們“走出低保”并實行“紅綠卡”制度,即需長期救助的持“綠卡”,短期救助有可能變動的持“紅卡”,使低保工作走上正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同時把實施五保集中供養作為實踐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有效載體和切入點,狠抓了敬老院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災害應急救助機制,有效保障了災民的生產生活,維護了社會穩定。
檢查組主要檢查了我區的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臨時救助、五保供養工作、救災應急管理體系和慈善超市工作等情況,對我區的民政工作給予了肯定。檢查組認為,婺城區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還能有這么大的低保戶覆蓋保障面,遠超出我省平均水平非常不容易,而且敬老院建設、避災工程建設、慈善超市等工作都做得很不錯,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