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星期都去人民廣場唱戲;第一次上臺就獲得了二等獎;唱戲還帶出了村里的好風氣
說起乾西鄉雅宅村的毛詠梅,附近幾個村的村民對她都十分熟悉:“她呀,每個星期都會去人民廣場唱戲,是個不折不扣的戲迷。”
毛詠梅和婺劇是從小結緣。以前雅宅村有一個自發組成的戲班子,她的父親就是戲班子的骨干。受父親的影響,從小耳濡目染的毛詠梅對婺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當村里有婺劇表演,總少不了她的身影。家里的婺劇碟片是放了一遍又一遍。丈夫“抱怨”說:“她打開電視就是看婺劇,我想看其他電視節目,也都輪不上。”毛詠梅說自己不論碰到什么煩心事,只要是一唱戲,就什么煩惱都沒了。平時毛詠梅都是對著碟片模仿學習,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也從來沒有登臺表演過。雖然她很希望能展現自己,但總是怕唱不好,所以一般只是在家里哼哼過過癮。
毛詠梅出去唱戲,還要從她的伙伴說起。隨著農村經濟和文化的日益發展,農民的業余文化也越來越豐富。在一起練習舞蹈和健身操中,毛詠梅認識了幾個伙伴,閑談之中,意外地發現大家都是婺劇愛好者。于是,一個業余的婺劇劇團就這樣誕生了。
由于大家都有各自的工作,難得有空閑時間,一般情況下,這個劇團選擇在每周的周一和周五晚上練習婺劇。每次練習對于毛詠梅來說都是一次難得的享受,唱得最賣力的自然也是她。由于婺劇的行頭比較多,這個劇團又不是盈利性的專業劇團,服裝都要自己解決。一套婺劇的服裝要上千元,但毛詠梅還是咬咬牙,為自己置辦了一套。
就這樣,白天務農,晚上唱戲,毛詠梅對婺劇的興頭更大了。今年三八婦女節的時候,乾西鄉組織了一次文藝比賽。經過商議,大家決定參加這次比賽。從未登臺演唱的毛詠梅既緊張又興奮。那次登臺演出獲得了二等獎,毛詠梅非常激動。打那以后,她膽子漸漸大了起來,舞臺經驗慢慢豐富,也敢在大家面前展現自己的婺劇唱功了。
戲唱得多了,也就認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婺劇愛好者。一些愛好者每周五都會在人民廣場演唱。毛詠梅很快就成為了其中一員,而且每周都參加,從不間斷。談到她對婺劇的愛好,丈夫總是有“怨言”:“戲一迷上,連飯都不做了。”漸漸地,毛詠梅她們也帶起了不少村民對婺劇的愛好,現在村里唱婺劇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賭博這些壞習氣都看不見了,大家都跟著毛詠梅她們唱戲去了!贝迕駛冞@樣說毛詠梅唱戲的好處。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