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拓創新謀發展 扎實苦干結碩果
2009年,安地鎮委、鎮政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仙源湖旅游度假區開發為主線,以改進作風和狠抓落實為著力點,以改善民生和加快新農村建設為出發點,以加快鎮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為落腳點,開拓創新,扎實苦干,努力實現了鎮域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協調發展。
攻堅破難,推進園區重點項目建設
園區各項重點項目快速穩步推進。目前開源第二期工程已經上馬,現在進入調查摸底準備階段;三勝區塊基本完成掃尾工作。金華市動物園項目圓滿完成,2009年10月1日開始試營業。投資70萬元,修建長1.56千米的上干口游步道。成功舉辦中國桂花節,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極大地提高了“中國桂花之鄉”安地鎮的知名度。
拓寬思路,積極尋找農民增收途徑
大力扶持本鎮特色農業產業,注重提升品牌。培植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重點龍頭企業。安地鎮目前擁有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區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已有注冊商標12只。2009年我鎮專業合作組織15家,其中桂花苗木專業合作組織10家。入會會員達700余人,2009年實現銷售收入8000多萬元。積極發展農家樂,發展安地鎮休閑旅游業。著眼壯大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目前全鎮成立了23家“農家樂”,總投入1200余萬元。經營性收入達800萬元,同比增長142%。安排從業人員85人。
不斷壯大來料加工產業。在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做到了難中求進。我鎮現有來料加工經紀人26人,今年新增9人;加工人數601人,其中新增200多人。到目前為止,全鎮37個行政村基本都有來料加工點,來料加工產業在全鎮得到普及。
加大投入,服務民生,加快農村基礎建設
完成了新農村建設重點工程建設任務。完成了8個村的村莊建設規劃編制。開展了村莊整治和污水處理工程。村莊整治、污水處理總投資450.2萬元,受益人口2473人。安地村集鎮建設全面啟動,投資240萬元引進了沙畈水。投資100萬元新建了鄭一村新橋,改善了山區的交通狀況。投入60余萬元,完成了37個行政村的衛生整治工作。完成9個大型水庫扶持資金項目,6個大中型水庫結余資金補助項目。投資430萬元的項村小流域治理工程已經完成過招投標。
服務民生,社會保障工作得到有效落實。加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的參保力度;切實做好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將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納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圍;做好“春蕾”助學工作,全鎮受助學生44名,發放助學款10490元;加強醫療衛生保障工作,投入106萬元,建造了836平方米的鎮衛生院綜合大樓。
維護穩定,平安創建工作常抓不懈
2009年是建國60周年,我鎮黨委、政府特別高度重視當年的社會穩定工作,投資了14萬元在鎮上安裝了7個探頭。妥善化解矛盾糾紛,落實矛盾糾紛周報制,積極做好矛盾糾紛的調處工作;暢通信訪渠道,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信訪接待制;狠抓安全生產、食品安全工作。
注重文化,加強宣傳,推進精神文明建設
在區委宣傳部和文化站的大力支持下,安地鎮文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可喜的成績。投入100余萬元,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的鎮文化活動中心正在施工建設中。目前安地鎮擁有市級文化示范村1個,區級示范村4個,文化示范戶6戶。送文化下鄉公益性演出活動在2009年5月份、10月份共演出18場次。安地鎮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更趨完善,全面實現了廣播電視“村村響”目標。2009年,我鎮基層黨校被市委宣傳部評為先進基層黨校,我鎮被市教育督導組評定為金華市教育強鎮。
落實制度,規范管理,加快生態區建設
緊緊圍繞省級生態鎮創建這一主題,認真組織實施村莊整治、污水處理、生態村等重點項目,大力改善生態環境,以獨特的江南水鎮、千年古鎮、旅游興鎮、生態立鎮等優勢進行準確定位,各村因地制宜建立了村莊整治、衛生保潔長效管理制度。全鎮37個行政村已全部實行垃圾集中清運或填埋處理,11個村已被命名為區級生態村。
開發仙源湖 建設新安地
2010年,安地鎮委、鎮政府將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準確把握新形勢下農村改革方向,按照上級政府工作要求,圍繞“開發仙源湖、建設新安地”工作重心,以推進土地征用為工作重點,繼續加大新農村建設和桂花產業等特色農產品開發力度,扶持、規范農家樂經營,促進我鎮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確保開源區塊首期建設,重點開展第二期土地征用工作和政策處理工作。
★穩步推進金海區塊建設,妥善處理相關問題,啟動第二期土地征用工作。
★努力發展教育文化事業,啟動中小學校搬遷土地征用工作和安地鎮文化活動中心建設。
★貫徹全國殯葬政策,完善殯葬管理制度,結合仙源湖旅游度假區的開發,進一步提升整體自然環境品位。
★抓好計劃生育工作,強化計劃生育社會撫養費征收力度和監管力度。
★加強新農村建設工作,進一步提升村民生活環境質量。
★繼續做好社會穩定工作,確保經濟文化各項事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