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3歲的梅先鳴是省第三地質大隊的基地辦主任,住在城北街道祝豐亭社區。社區主任陳燕向記者介紹,雖然工作很繁忙,但是梅先鳴卻始終關心著社區的工作,創衛、老齡工作,他樣樣參與,文體宣傳工作更是不乏他的身影。此外,他還熱心組織各項節日活動,為地震災區獻愛心活動;積極參與“陽光翅膀,關愛單親”等扶貧助困公益性活動,居民都說他是一個“以善為本,以施為樂”的好大叔。
問梅先鳴為什么喜歡幫助別人,他卻語出驚人:自己的這些觀念都源自于自己的愛好———攝影。
梅先鳴說在地質隊的生活原本比較閉塞,人們只重視自己的生活,他也如此。2007年,他通過QQ群認識一大幫攝影愛好者,于是,經常成群結隊到各地去拍攝人間美景。從此,他走出了原本封閉的生活。“人間的美景使我留戀,但真正讓我難忘的確是群友的關照,我們相互拍照,相互傳授技術,相互交流經驗……我突然發現,這幾年,我之所以能收獲快樂,都是因為群友的照顧和分享。”梅先鳴說,從此,他開始學著幫助身邊的人,并從中收獲快樂。他說,快樂是可以傳染的,當別人收獲快樂時,他也會為別人而樂。這樣,人們之間相互傳遞著快樂,世界就會變得很美好。
在梅先鳴的博客里記錄了這樣一段文字:“幾年來不間斷的登山攝影活動,使我領略到了不少人生要義,每當清晨背著相機立于山頂,看著初升的太陽從東方躍出時,我都會感到無比的幸福與寬慰。因為有陽光就有歡笑,有美好。”
剛看到這段文字時,你可能認為這只是一個的攝影愛好者用來表達攝影帶給他的快樂的。但是,經過深深品讀,你就能從中讀出另一層含義———這是他的一種人生態度:讓思想朝著陽光的方向生長,用自己獲取的盎然綠意去溫暖他人。
記者點評:自己的樂善好施是因為從自己的愛好中獲取了快樂的真諦,并從此遵循這個真諦在人群中傳遞快樂。乍看這個理由,是如此牽強,但是,當你投入生活去感受,便會發現這個理由是如此真誠。因為,真正幸福的生活就是投入自己的興趣和熱情去做事、去感受生活。
這篇文章很少寫梅先鳴的事跡,卻有很多感性的話,因為他其實很平凡,可貴的是他的精神。所以,我們突出闡釋他的精神,而不是用事例去堆砌他的崇高。而這也是社區人物中最真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