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我們村老百姓的文化品位明顯提升,以前那種沒事打牌、喝酒的少了,看書學文化、學跳舞的人多了,政府真是為我們老百姓做了件實事啊。”1月22日下午,在白龍橋鎮天姆山村禮堂里,村民李賢峰告訴記者,他從小就喜歡音樂,但以前的農村文化氛圍相當欠缺,年輕時他經常背著吉他在外“流浪”。經過這幾年的新農村建設,不但村莊漂亮了,家家住別墅,而且連文化氣息也濃厚了,他在村里就能一展身手了。
天姆山村是白龍橋鎮市級文化示范村,這兩年在上級宣傳部門和鎮政府的指導下,村里重視起了文化建設,不僅完善了文化設施,購買了腰鼓、鑼鼓等各種器樂,還建立了自己的文化隊伍,舞蹈、道情,樣樣都有。村支書陳建剛說:“村里自己組織一場演出絕對不成問題。”截至目前,像天姆山村這樣的市級文化示范村,白龍橋鎮已經有3個,還有市級文化村19個,區級文化示范村19個,全鎮52個行政村有43個行政村成立了95支文體活動隊伍。鎮里的專業文化輔導員穿梭于各村指導業余文化隊伍,豐富了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
重硬件搭建文化舞臺。在總投資190多萬元、占地1800多平方米的白龍橋鎮文體活動中心,記者看到,已于上月順利結頂的文體活動中心正在進行內部裝修、設施布置,老年人活動室、影音室、閱覽室、乒乓球活動室,一應俱全。鎮文化站站長沈君說,活動中心的建設是白龍橋鎮的重點工程、民心工程之一,計劃今年三月份投入使用,這將為鎮文化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好的舞臺。
抓軟件營造文化氛圍。來到東俞村小廣場,悠揚的舞曲和歡笑聲縈繞耳邊,村民們正在為春節期間的文化活動排演。一位婦女高興地說:“過去咱們沒地方可去,沒事只能看電視、打麻將,現在文化設施全了,大家會自發跳跳舞,唱唱歌,日子比原來有意思多了。不僅如此,鎮里還有文化輔導老師,會給我們免費指導,讓我們跳得更起勁了”。在去年首屆金華市區農村“坐唱班”婺劇傳統音樂“花頭臺”演奏擂臺賽中,東俞村代表隊獲得了金獎。東俞村群眾文化生活只是該鎮群眾文化生活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白龍橋鎮不斷加快文化軟實力建設,先后投入了200多萬元用于各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同時,積極組隊參加各項比賽活動,去年鎮代表隊參加“婺城區慶國慶首屆排舞大賽”獲得金獎,參加市區“千名文體志愿者聯千村種文化”成果展演也獲得了金獎。
該鎮還根據全鎮實際,結合現有資源,創造性地開展文化活動。去年,白龍橋鎮的葉店村、筱溪村和天姆山村成為全區“春泥計劃”首批試點村。在突出農村未成年人“關愛”主題的同時,還加強了對未成年人的文化教育,設立了村集體專項基金,完善了村圖書閱覽室、書畫室、乒乓球活動室,修建了籃球場,為孩子們提供校外活動場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據了解,到去年底白龍橋鎮各文化活動隊伍已開展活動20余次,送文化下鄉公益性演出30場,為農村免費放映電影16場,受到了農村群眾的歡迎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