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株桂花樹是村民徐升周捐的,這片竹柏是村民吳樟清捐的,你看,還有這些鐵樹、樟樹,都是村民們為了村莊綠化主動捐出來的,沒花村里一分錢。”昨天,記者來到雅畈鎮石楠塘村,村主任朱學軍自豪地介紹起村中的綠化。
漫步在雅畈石楠塘村的村中小弄里,三步一花,五步一樹,十步一景,隨處可見的花草苗木,使這個曾經是古代金華水陸交通要道的古村莊煥發出新的活力。
朱學軍告訴記者,去年,村里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制定了新的村莊總體規劃。一拿到規劃,他就犯嘀咕了,“規劃要求綠化面積達到7000余平方米。”而該村2008年村兩委班子換屆時,村里已經欠債10多萬元,村里實在拿不出錢來買苗木了,這可怎么辦好呢。”
據了解,雅畈鎮石楠塘村共有276戶,865人,村集體經濟收入僅靠每年4000元的土地承包款,相當薄弱。村民的收入主要來源于種植毛芋等經濟作物以及外出打工,還有20%的村民靠著種植苗木發家致富,鄰村也有一些苗木種植大戶在石楠塘村租用土地種植苗木。想到這里,朱學軍決定發動村民一起來搞村莊綠化呢。“想法很簡單,不過真要實施起來,我們心里還真的很沒底,萬一村民不同意怎么辦。村書記和我一商量,覺得還是值得試一試。”第二天,朱學軍就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帶著這個想法走進村里幾個苗木種植大戶家里去了。
沒想到,捐樹綠化村莊的倡議得到了全村村民的支持。村里的苗木大戶徐升周,一口氣捐了價值三四萬的苗木,包括2棵市價10000元和4棵市價2300元的朱砂桂。村民吳樟清則前后三次捐獻苗木,包括10棵單價三四百元的造型紅繼木,28棵茶梅。“只要村里需要,我這里的竹柏,要多少我捐多少。”吳樟清爽快地對干部說。不僅是苗木大戶們,村里一些普通村民也加入到捐獻苗木的隊伍當中。你捐一千棵,我就捐兩千棵,大伙一擁而上,好不熱鬧。朱學軍說,有些村民把自己院子里種了25年的樹都捐給了村里。
經過兩個多月的施工,現在全村的綠化工程已經過半,綠化面積已有3000余平方米。村里房前屋后,街頭巷尾都種上了形態各異的樹木,村民無不拍手稱贊。村民陳治安看著花壇里自己捐獻的加拿大海棗笑著對記者說:“村莊整治好了,道路寬敞了,環境好了,生意當然會更好。”正在打掃村里道路的大媽告訴記者,以前的垃圾堆都變成了綠化帶。大家都不舍得隨地扔垃圾了,村里不僅干凈了,也更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