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糾紛,打掃衛生,照顧老人,連續十幾年始終不斷地幫助他人。說起新獅街道玫瑰園社區的盧秋蓮,社區居民們紛紛夸道———
“這個盧阿姨真當熱心”
幫別人做幾件好事簡單,但若把做好事變成習慣,十幾年堅持不斷就很不簡單。新獅街道玫瑰園社區的盧阿姨就是這樣一個不簡單的人物。
盧阿姨大名盧秋蓮,因為社區里很多矛盾經過她的調解都能化干戈為玉帛,所以,大家都親切地稱她為盧阿姨。1998年,盧阿姨從金華市色織布廠退休,住進位于玫瑰園社區的色織小區,從那時起,她就開始不斷幫助鄰居解決問題,一直堅持到現在。
色織小區有4幢樓,共有住戶170家左右,小區里的居民有點什么問題,都會習慣性地找盧阿姨解決。前年夏天,小區里一位葛姓住戶在樓道上生煤爐,導致煤煙熏得隔壁住戶很難受。隔壁住戶找葛理論,希望他能照顧別人的感受,不要在樓道上生煤爐。但是,葛不接受,而且態度也不好,雙方爭執不下居然打了起來。聽到聲響,盧阿姨馬上趕過去勸解,很快就勸和了兩個人。
不僅色織小區的居民碰到問題會找盧阿姨,隔壁玫瑰園小區的居民們也很信賴盧阿姨。去年春節期間,小區里一戶住在4樓的人家出門過年卻忘了關自來水龍頭,于是,水很快就漏到樓下,把樓下住戶的被子、床都弄濕了。雖然人們很快找來房主關掉了水龍頭,但是長時間的浸泡導致樓下房子的墻壁開裂,留下了一條條難看的印記。樓下的住戶要求4樓的房主賠800元損失費,4樓的房主不愿意。于是大家就找來盧阿姨調解。經過盧阿姨一番好言相勸,雙方各退一步,達成了共同意見。
有一次,玫瑰園小區一位獨居老太太腿摔骨折了,卻正碰上老太太家保姆的父親去世。保姆必須回家一趟,老太太便沒人照顧了。了解到這個情況,盧阿姨就主動去照顧老太太,給她燒飯做菜,擦身端尿,有空還給她做按摩,每天晚上都等到老太太睡著了才回家。為此,老太太很感動,現在她有點什么事情都要找盧阿姨商量。
“盧阿姨就是這樣,做好事都成了習慣。有她在,我們工作都輕松多了。”玫瑰園社區黨委書記陳惠雙說。有車主亂停車,經盧阿姨一勸說就自覺了;有居民吵架,經盧阿姨勸導就和解了;小區里的樓道燈壞了,盧阿姨總是第一個發現并修好它;小區里的綠化帶總是被盧阿姨打掃得干干凈凈……
問盧阿姨:“做這么多的事情會不會感覺累?”她說,有時候會累,但是她快樂。“因為幫人做事雖然有點累,我卻從中獲得了人們的尊重。”對啊!千金難買的是尊重,如果別人都很尊重她,那么,她的日子能不快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