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器物外表施用化妝土是西晉時期婺州窯窯工首創的一項工藝。金衢盆地雖然瓷土蘊藏豐富,開采極易,但優質瓷土還是不多的。漢后瓷業間競爭逐步加大,婺州窯粗胎的釉面欠缺弱勢逐漸顯露,產量和質量的矛盾加劇。如何協調兩者關系,窯工們在不斷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既能保證產品質量,又能提高產量的生產工藝,器物胎體上應用化妝土,這是西晉婺州窯在制瓷業上的一項創新。化妝土是經過認真淘洗,質地細膩,呈奶白色,氧化鐵含量低的白色瓷土。窯工制瓷的瓷土較粗,因而器物坯體表面較為粗糙,窯工在粗糙的坯體上施上化妝土,使表面光滑,并可使胎質較暗或深紫色得到覆蓋,燒成后的瓷器釉面飽滿,滋潤渾厚,十分美感。工藝的創新,極大地提高了婺州窯制瓷生產率,促進了婺州窯瓷業進一步的發展。

北宋.婺州窯褐彩堆塑瓶
責任編輯:施川